《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实施以来 泉州引进23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申报工作已成常态化 最高可获200万元补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日,记者从泉州市委人才办获悉,实施《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以来,泉州已认定首批23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这是我市精准对接上级人才政策,增强人才聚集效应的有力举措。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指从省外引进,按照《办法》直接审核确认的杰出人才(A类)、创业创新领军人才(B类)、急需紧缺创业创新人才(C类)。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引领和带动福建省某一领域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且个人(含曾创办企业)信用记录良好。其中,以政府雇员、政府特聘专家等形式引进的,可按条件和程序确定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关待遇;从境外引进的,应为目前在境外,或近3年内从境外到中国大陆(不含福建)工作或自主创业(超过3年的视同境内引进)。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享受到哪些待遇?根据《办法》,A、B、C三类高层次人才到岗落地后,由省级人才专项经费一次性给予用人单位安家补助。其中,境外引进的,分别按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国内引进的,分别按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中直单位和厦门市引进的,省财政按上述标准的一半补助)。属受派方式引进的,按照上述标准,由省级人才专项经费给予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同一企业(机构、项目)补贴不超过10人。不仅如此,被确认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相应纳入设区市或中直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之后又入选省引才“百人计划”的,按照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和《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等规定给予支持。
那么,符合条件的人才该如何申报?除华侨大学、泉州师院两所高校外,其他企事业单位均按属地申报原则,由各用人单位向所在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申报材料,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整理汇总后统一报送至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家引智科。
泉州市委人才办主任洪亚清表示,目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已作为常态化推进,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将会同人社等部门及时予以研究,出具确认意见。符合条件的人才,请直接进入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网(http://www.qzgccrc.com)“通知公告”栏,下载相关文件资料、政策解读和申报表格。
最新人才动态,请关注:①“泉州高层次人才”微信公众号;②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网(http://www.qzgccrc.com/)。
(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谢松根)
相关新闻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
▲引进方式:包括受聘、合作、创办企业、受派等4种方式。
▲受聘方式引进的基本条件:近1年内来福建省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每年在福建省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合同,担任企事业高管以上职务或相当技术职务;用人单位支付年薪达到泉州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5年度为48823元/年)一定比例以上的,其中:企业4倍,20万元左右;事业单位2.5倍,13万元左右。
▲年薪:包括基本工资、住房补贴、考核奖励、医保社保、政府补助等,不含期权、股权和分红激励、科研成果转化等。
▲补助资金:A、B、C三类高层次人员到岗落地后,由省人才专项经费一次性给予用人单位安家补助,安家补助只能用于所引进人才本人。
▲确认部门:A类高层次人才由市里初审再报省里审核确认,B、C类高层次人才由市里直接审核确认。
泉州是个“爱人才、重人才”的好地方
人才名片: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B类)戴厚德
“三年前的冬天,我首次到这里考察,受到了泉州人的热情款待。”谈及对泉州的第一印象,现任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研究员戴厚德记忆犹新。
2013年底,戴厚德受邀参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科技发展规划》修订,对该研究所的发展定位、路径规划有了深刻认识和心里归属。“他们非常尊重我的想法,这让我对泉州开始有了归属感。”
其实,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戴厚德在业界已经小有名气,许多知名企业曾向他抛出高薪职位。但都被他婉拒,他想把在德国学习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祖国。2014年10月,戴厚德从德国起飞,怀揣着一份归属感受聘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研究员,签下了3年的合同。
为什么选择泉州?戴厚德坦言,除了想回国内发展外,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为他们提供了诸多生活补助经费和科研启动经费。“这些政策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
解决了后顾之忧,就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让戴厚德感到兴奋的是,在这里,他能按自己的思路创建团队,而且有很大的才能施展空间。“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整个团队,都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来到泉州两年多,戴厚德潜心研究运动跟踪与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智能感知及其在工业自动化和医疗中的创新应用等专业领域。其中,“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信号分析及定量诊断方法研究”项目实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具备5个运动症状完全量化诊断的一体化检测设备。
“从来没有因为放弃在德国发展的机会而感到后悔。”在戴厚德看来,泉州产业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是装备制造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升级空间。“对我而言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遇,也希望有更多的海外人士选择这座‘爱人才、重人才’的城市。” □本报记者吴宗宝
通讯员苏诗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