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故事多 文脉传承长
昨日起至12月1日,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联合组织开展“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巡回采访报道”活动,邀请在泉11家媒体针对各地各部门各大企业今年以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思路举措、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进行采访报道,带动和促进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舆论氛围,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活动期间,11家媒体记者将聚焦交通、能源、农林水、社会事业、城建环保、服务业和工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为加快推进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记者 殷斯麒)
昨日,在参加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巡回采访报道活动中,记者走访了集中展示闽南文化精髓的“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现场发现,项目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非遗中心展馆立面装修已经完工。
已完成立面装修的非遗中心展馆 (陈小阳 摄)
城南街区整修 实行“微扰动”
古代的泉州城,形状像一条鲤鱼,满城开满刺桐花。其中最繁华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临江街道城南街区,世界各地的商船从这里进入泉州古城。时至今日,聚宝街、青龙巷、车桥头、来远驿等保留完好的地标,已成为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通商贸易的遗迹,流传着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海丝故事。鲤城区计划以临江街道城南街区为主体,建设开放性、没有围墙的“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展示,集纳闽南文化、海丝文化、东亚文化之都民俗风情。
据了解,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初步确定总体规划范围约401亩(约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其中一期规划范围约285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投资9.8亿元。
项目整修以街区修缮“微扰动”为主,不大拆大建。同步进行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筑物立面景观改造提升,以及对南环城河内濠沟运输水系进行整治提升。重点推出特色老字号门店,整修八卦沟大濠水系3000米,复育聚宝街、青龙巷、万寿路三条传统街巷,营造“一河三街”活态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
城南聚宝有传奇,活态传承通古今。“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项目将对闽南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保护,致力于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项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统一规划,精心修复保护文物、历史建筑、古民居、遗址等,将其改造为民间技艺、小吃、武术、医药、表演艺术、闽南童玩等活态遗产展示区域。对传统表演艺术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拍胸舞、闽南讲古等项目,挖掘、整理传统剧(节)目,及时抢救老艺人绝技及其代表性剧(节)目;对传统技艺类如花灯制作技艺、佛雕技艺、石花膏制作技艺、柯世德药膏等,将重点保护其整个工艺制作流程。
目前,非遗中心展馆的立面装修已经基本完工。外观修缮按照闽南古厝风格修复,红砖燕尾脊,体现了闽南建筑文化精髓。据悉,该项目将努力把聚宝城南文化街打造成为一个密切泉州与海丝沿线城市的交流平台,一座魂牵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宗祠,一个传承闽南文化的生态区。
相关链接
临江街道地处泉州古城南隅,古称“南关”或“城南”。城南街区文化遗产密集丰富,海洋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南音、提线木偶戏、闽南讲古、泉州花灯、五祖拳的重要流波区;佛雕、彩扎、石花膏、正泉茂绿豆饼、庄氏中医、柯世德药膏等传统技艺传承延续至今;妈祖、保生大帝等信俗活动活跃;儒商文化浓厚。街区内有天后宫、德济门遗址、李贽故居等13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殷斯麒)
相关新闻
聚宝城南 闽南文化生态园开建
预计2019年12月建成,将打造成泉州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海丝文化招牌
非遗中心展示馆立面改造基本完成
泉州网11月24日讯(记者 张素萍 吴嘉晓 文/图)经专家多方论证考察,泉州古城城南将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的“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昨日,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发改委主办的“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巡回采访报道”活动启动,早报记者走访了鲤城区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项目,了解项目规划和进展。
扬帆海上丝路 复兴聚宝城南
在市区万寿路,一堵砌有红砖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非遗中心展示馆。
非遗中心展示馆是“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的项目之一,是以临江街道新桥社区的“海员俱乐部”旧址为基础,对整体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建筑进行改造利用,目前已基本完成建筑立面改造。
“升平奏”南音社旧址、传统竞技体育南门国术馆旧址、富美宫、车桥头、“明来远驿”遗址、海关口富美古渡水系……泉州城南片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经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泉州古城将建设“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
“通过整修、提升、业态优化等‘微扰动’手段,传承海丝文化,还原历史沉淀,展现市井民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街区,将城南打造成泉州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海丝文化招牌。”临江街道副书记董宗雄介绍,将努力把聚宝城南文化街区打造成一个密切泉州与海丝沿海城市的交流平台、一座魂牵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宗祠、一条延续泉州与台湾同胞同根同源的脐带、一个传承闽南文化的生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