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起就热心公益事业,为山区孩子免费做家教,毕业后深入大西北支教一年,工作后频繁参与公益活动,身患癌症后,还不忘继续帮扶贫困学生,并在病危时签下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和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承诺在去世后将遗体捐出。日前,泉港34岁小伙子王华鹰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记者 麦彬彬 戴晓晖 文/图
王华鹰面对镜头十分乐观
成立义务家教协会 曾到西北支教一年
昨日傍晚,记者来到泉港区南埔镇天竺村王华鹰的家中,进入生命倒计时的王华鹰十分憔悴,不过精神状态还不错,与记者侃侃而谈大学的美好时光。
回忆大学时代,王华鹰最引以为豪的是发起并成立了一个义务家教协会。那时就读于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为武夷学院)的王华鹰发现,附近山区学校的中小学生教育资源十分匮乏,而且父母多为文盲,在课业上很难给予孩子们帮助。
“我们是大学生,有能力为这些孩子提供学业上的辅导,为什么不去做呢?”这样的念头在王华鹰心里打转。凭着满腔热血,王华鹰在校内发起并成立了义务家教协会,带着热心的同学、学弟学妹一起走进山区中小学,免费为他们辅导功课。这是王华鹰第一次接触公益。
2005年,大学毕业的王华鹰响应学校号召,远赴宁夏一所偏远的少数民族中学支教。“西北的生活确实苦,但支教那一年我很快乐,如今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很庆幸曾经意气风发,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回忆当时的选择,病床上的王华鹰微微一笑,因为有了那些弥足珍贵的过往,他不惧未来。
热心公益 发病后坚持助学不中断
支教结束后,王华鹰辗转到了广州,由于工作繁忙,大学时代热心的公益暂时被搁浅。2010年,王华鹰加入福建义工俱乐部厦门分会。此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如环保活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
2014年,在一位志愿者朋友的牵线搭桥下,王华鹰结对资助了龙岩一名10岁的孤儿,每个月给她365元的生活费。半年后,王华鹰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在深圳做了鼻息肉切除手术,不久后,被确诊为鼻咽癌。生病这件事再也瞒不住了,一向报喜不报忧的他只好跟家人说明情况,并走上了漫长的化疗之路。
化疗两个多月后,王华鹰状态明显好转,出院后的他继续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幸的是,今年1月份,病情复发,经过多次化疗仍无效,而且癌细胞转移到脊椎骨、肝等地方。“复发后,我哥的视力急剧下降,以往每个月都亲自给龙岩那个小女孩汇款,现在都嘱咐我代为转账,每月365元,从不间断。”王华鹰的弟弟王华鹏感慨。
自愿捐出遗体 父母忍痛圆其心愿
一个月前,被医生下达病危通知书的王华鹰回到家中,想与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与弟弟多次沟通了自己的想法后,他决定去世后捐献出自己的遗体。
“我之前很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而且在我生病期间,也有不少亲朋好友、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我,原本我想等我病好了,继续投身公益,慢慢做好事,回馈社会,现在恐怕是不行了。”王华鹰感慨所剩的时间不多,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如果能在死后将遗体捐赠出来,别人能用的就拿去用,用不了的就捐做医学研究,这样才有意义。
18日,在泉港区红十字会的帮助下,王华鹰签下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和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
记者采访期间,王华鹰的父母始终躲在外面,一个掩面哭泣,一个沉闷不语。“我这儿子是乖儿子,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你看这手机里都是他做公益时拍的照片。”王华鹰的父亲王文财拿着儿子先前用过的手机,难受了他就掏出手机看看儿子生病前参加公益活动的照片,融洽的团队氛围、欢乐的公益活动,从这些照片里他似乎懂了儿子的选择。
“既然他选了捐赠遗体,虽然我们不舍,但也尊重他,完成他最后一个心愿。”王文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