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泉州市5个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第二年又新增试点25个,如今5年过去了——
“垃圾分类”为何原地踏步?
“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2000年,北京、上海、厦门等8个城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垃圾分类”的概念走进千家万户。2011年,泉州5个小区作为首批省试点,试行生活垃圾分类。第二年,我市又增加了25个试点小区与单位。如今5年时间过去了,我市垃圾分类情况如何?(记者 王丽虹 陈灵 文/图)
环卫工将一整车垃圾倒入中转站
近日,记者走访多个试点小区发现,“垃圾分类”尚未深入人心。于不少市民而言,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不在生活习惯之列。是什么原因导致垃圾分类“原地踏步”?未来又该如何推进?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象篇】
概念不清难区分
11月15日10时许,记者来到试点小区富临华城,该小区内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垃圾箱,墨绿色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垃圾”,灰色垃圾桶则标有“不可回收垃圾”。走近一看,垃圾桶内不同类型的垃圾混在一起,与垃圾箱上的标志字样并不相符。
“分类垃圾桶5年前就在小区投放,但很多人都不会分。”住在小区1号楼的陈女士表示,她只知道纸品和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但用过的牙膏牙刷、塑料包装纸、塑料纸杯、瓜果皮等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是“不可回收物”,她搞不清楚,所以都是随便放在一个垃圾箱里。
分类丢弃太麻烦
中心市区的刺桐豪园也是试点小区,除了每栋居民楼下都有分类垃圾桶外,小广场上还设有两个分类垃圾箱,并标示“其它垃圾”和“可回收物”字样。15日11时许,记者看到,一位女士提着一袋垃圾走出了单元门,随手就扔进了其中一个垃圾箱。记者上前询问时,她坦言,从来不曾进行过垃圾分类,都是打包后随便扔到一个垃圾箱中。居住在该小区的梁先生也表示,“扔个垃圾而已,如果要分类丢弃多麻烦。”
有害垃圾该放哪儿
走访中,记者发现,有的试点小区的垃圾桶没有明显的分类标志。15日15时许,记者在试点小区国泰观邸看到,小区内居民楼下放置的部分绿色垃圾箱上未见有“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字样,只写有“严禁热灰入桶”。
住在该小区的陈女士是一名药剂师,她说,家中过期药品放了满满一抽屉,通常药品中都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若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是过期药品,家中还有许多废旧电池,这些都属于有害垃圾,但小区内并没有设有害垃圾丢弃点,家里这些旧电池、过期药品也越存越多,不知如何处置。
垃圾清运“一车装”
“有一次扔垃圾时,女儿提醒我,塑料瓶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然而,即使我们细致分类了,环卫人员收运垃圾时又混合在一起。”梁先生说,小区里虽然分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但他经常看到环卫人员将两个桶里的垃圾一同倒入垃圾车中运走。“这对认真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是个不小的打击。”
16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区泉秀垃圾中转站,一辆环卫车驶入中转站,准备倾倒垃圾。环卫车的一旁挂着一些袋子,里面装着环卫工收集起来的塑料瓶。倾倒的垃圾中,大多为一袋袋的生活垃圾,种类丰富,既有果皮、菜渣等厨余垃圾,也有纸屑、包装盒等日常生活垃圾。记者在一旁观察的10分钟里,又见3辆环卫车前来倾倒,情况与第一辆垃圾处理情况相同,并未进行垃圾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