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沧桑的洛阳古桥,与蓬勃生长的红树林,一老一新,格外醒目。在护桥,还是留树的争议声中,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共存的效果?随着“桥树之争”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年初,早报连续推出重磅系列报道,围绕红树林生长对古桥的影响、桥下淤泥从何而来等焦点,展开讨论。(记者 林福龙 李波玲)
时隔近两年,随着海丝申遗工作的启动,洛阳桥被列为首批申遗点,兼之近期各部门陆续启动的环境整治工作,“桥树之争”话题再次被提起。而据文物部门透露,关于洛阳桥周边环境整治方案,已经报送到国家文物局,有望近期得到批复。
空中俯瞰,洛阳桥与红树林的距离,一目了然。 (王柏峰 航拍)
现场走访
红树林贴桥长势旺盛 游客叹息“美景不再”
昨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千年古桥洛阳桥附近。从蔡襄雕像处的桥北开始,向南方向漫步洛阳桥,此时正是涨潮时间,江水几乎漫过了桥墩。
暖阳中,蓝天白云下,古桥两侧,成片的红树林显得十分碧绿,长势喜人。一路走至桥中段,几艘船艇停泊在红树林旁,仿佛被红树林给包围,无处施展。
“20世纪90年代,一到潮水期,长虹卧波,这里的风光还很不错,可是现在桥下的淤泥太严重了!”一名年近六旬的游客老陈坦言,时隔十多年之后,昨日因巧合再度寻访洛阳桥,被密布的红树林给“吓了一跳”,老陈认为,树可再生,可洛阳古桥只有这独一无二的一座。他担忧,再不抓紧清理合理范围内的红树林,“恐怕以后就是陆上桥了,怕再也看不到以前的美景”。
市文广新局
整治方案已报国家局 获批后立即进行清理
“关于洛阳桥周边环境整治,文物部门已将相关方案报送给国家文物局了。”对于洛阳桥桥下淤泥清理、红树林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
据悉,红树林的迅速生长,影响到洛阳古桥的景观,去年年初,经早报连续重磅报道之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经市政府开会协调,由市规划部门,就洛阳桥的环境整治与整体保护,进行规划设计,具体规划成果已经基本成型。
今年,随着泉州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洛阳桥与开元寺、清源山、草庵等被列入泉州首批14个遗产点之一。
“海丝申遗时间紧迫,对遗产点的整治,更是任务艰巨,根本没办法再等。”该负责人透露,对于洛阳桥的问题,今年市申遗办环境整治组,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点标准,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拿出了具体的环境整治方案,其中就有专门对于洛阳桥桥下河道淤泥等的清理问题。
据悉,10月,市申遗办已将洛阳桥环境整治方案报送到国家文物局。“这个方案应该很快就可以批下来。”该负责人说,一旦方案获批,文物部门将严格按照方案,对洛阳桥两侧的遗产保护区和环境缓冲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既然纳入海丝世遗申报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方案,组织人员进行整治,一点都不能马虎!”
台商投资区
河道清淤必须依规实施 月底施工图纸或可提交
“现在就是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完成所需的征迁事宜。”台商投资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洛阳桥桥下环境整治,仍在进行前期的筹备,争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各方对申遗工作的支持。
此前,省政府划定了洛阳桥的保护范围:桥体东侧向洛阳江延伸300米至石任,西侧至洛阳桥水闸;桥南从桥塔至民居80米,桥北至洛阳古街路口,包含昭惠庙。
该工作人员透露,具体保护区范围的河道清淤方案等,需要上报审批后才能依规定执行,“本月底,设计单位可能有望将施工图纸陆续提交上来”。
洛江区
周边环境整治已启动 清淤方案已上报审批
“我们已经完成对列入桥南街沿街需重点整治的建筑业主的前期沟通工作了。”洛江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更换桥南街沿街破旧环卫设施、移除红树林保护碑,摸底排查桥南街沿街建筑,统计桥南街沿街可见的现代建筑,拆除桥南街沿街一批不符合要求的广告牌,在桥南街划出7个停车位。
工作人员解释,洛江区海丝申遗办已正式向市海丝申遗办行文,就红树林移植事项进行请示,属于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红树林移植方案待市申遗办协调后再确定,并密切跟踪进展情况,现正待市申遗办批复。
另外,制定清淤方案并上报审批,争取年底完成洛阳桥的河道清淤工作。
相关链接
早报持续关注“桥树之争”
2015年元旦前后,洛阳桥靠洛江区一侧的一片红树林被人为清理,延续多年的“桥树之争”,由双方管理部门之间的争论,跌入舆论关注的焦点——泉州文物保护管理部门担忧,红树林已严重危及洛阳桥的历史风貌和桥体本身;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则认为,红树林不但不会危害洛阳桥,还有助于提升景观。
“桥树之争”问题经早报连续报道后,引发社会各界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注重视。时任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作出批示,要求立足长远,妥善解决“桥树之争”。黄少萍指出:“洛阳古桥和洛阳江红树林的保护,一个关系到千年古桥的风貌延续和海丝考察点的完整保护,一个关系到泉州湾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景观提升,能否处理好二者关系,直接影响到历史名城的文脉传承和生态环境建设。”黄少萍要求有关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科学论证,妥善解决桥树之争,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红树林种植,保持历史名桥风姿,努力使二者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