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高峰论坛上,晋江安海后库陈氏家庙等23个宗祠(村)从全国众多宗祠(村)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华姓氏文化望族名祠(名村)”,而陈氏家庙是晋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宗祠。据悉,后库陈氏家庙于2013年被列为晋江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库陈氏家庙位于千年文化古镇安海的东侧。近日,记者在陈氏后人的带领下来到了陈氏家庙,领略了这里的历史与文明。
未入庙宇,先闻阵阵硬朗笑声。入内,只见庙宇大埕双侧竖立艳丽旗杆,大门左边立陈氏家庙记和文保单碑。该庙宇南北坐向,整座庙宇以白石红瓦构成,为三进五开间,三通大门,硬山式屋面。内外兼有内外埕、天井、大厅、东西护厝和后落,偏殿有成群扎堆泡茶闲聊之老人,其乐融融,别有趣味。
入了正厅,精致石雕与木作在秋日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端庄、典雅,雀替窗棂、垂头柱掩映在出砖入石之中。后殿设有林立匾额,“父子承恩”、“积善飞钱”、“进士”、“解元”等牌匾。
当记者问起,在正堂上供奉的是何神像时,后库陈氏家庙文管员陈建兴侃侃而谈。“神龛内供奉列祖列宗,正中央则是中华舜帝太始祖的神像。”
此外记者还获悉,飞钱传芳是后库陈氏家庙的堂号。古时候,后库村南面有对外通商港口,这是海丝遗址之一。陈氏入闽始祖陈鄙公于唐末五代时随王审知入闽,后由泉州迁移莆田仙游。传至八世孙陈可大,可大次子陈仲珪为后库存陈氏肇基祖。
源远流长忆往昔
拥有700多年历史的陈氏家庙,是数以万计的海内外陈氏后裔寻根问祖的所在。它是百年时光的重要史物,也是研究飞钱陈氏祠堂文化的文物见证。
“在古代通往陈氏家庙的路上,定要经过飞钱里。”在陈建兴的介绍下,记者来到安海东菜市场,这是往陈氏家庙“飞钱里”牌楼的必经之路,其笔画跃然于牌楼。陈建兴告知记者,飞钱里是明代建筑,在明朝初期曾被毁,如今牌楼是照着古时候的样式于2014年所建。
顺着“飞钱里”往前走,就是“接官亭”。顾名思义,“接官亭”就是古代用于迎送官员。据记载,在明朝与清朝期间,陈氏一族出现了许多进士、举人,族人与朝廷外界往来越来越多,“接官亭”由此而生。
“‘接官亭’与‘飞钱里’是现今仅存的两座牌楼了。以往要前往陈氏家庙必须依次经过‘青石坊’、‘飞钱里’、‘接官亭’、‘抱福庐’、‘乐满居’这五个牌楼。当时的牌楼群气势宏大,极为壮观。”陈建兴表示。
陈氏家庙虽经多次修葺,但基本保持原本风貌。除牌楼群之外,庙宇内保留了大量的明代建筑物件。“今年4月,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蔡干豪等专家来我们陈氏家庙考察后,在临走之前,他们表示,陈氏家庙内的木雕、石雕极为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无价宝。”陈建兴说。
寻根问祖一家亲
后库陈氏,自开基始祖以来,世世代代在此作息、耕读、繁衍,如今枝系强壮、人丁兴旺,旅台、旅港乡贤更是不胜枚举。据统计,陈氏族人内,有2000余名旅台乡贤。
“草木皆有根系,人也一样。虽然我身在台湾,但是心里总是想着这个远方的家。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我一定会回家看看的。”旅台乡贤陈达娜表示。
农历四月十五,是陈氏祖宗诞辰日,每逢这天,陈氏家庙张灯结彩,鼓乐吹打,川流不息。家家户户纷纷将丰盛菜肴端至正堂舜帝面前供奉,香火延绵不绝。“在十多年前,每逢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宴请亲戚好友,连日设宴敬奉,昼夜鼓乐吹笙,更是有众多的海外侨胞都会在这天赶回来祭拜先祖,场面好不热闹。而今在政府提倡文明简约之下,有的乡贤已把设席简化,但场面仍旧热闹。”乡民陈侨辉表示。(记者 陈嫣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