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规格纪念刘少奇,为何在这个县?
刘少奇与“红色小上海”长汀渊源颇深。
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10月26日,福建省龙岩市下辖长汀县举办了一个与刘少奇有关的纪念活动——“刘少奇与中央苏区”学术研讨会暨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2016年年会。
这次纪念活动规格很高,主办单位有三个: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刘少奇亲属代表等约50人参会。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评出8篇优秀论文。
龙岩市委书记李德金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致敬刘少奇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起传承刘少奇同志必肃贪腐、刚正不阿的崇高风范。”
“政事儿”注意到,苏区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1929年,红军打响入闽第一枪,解放了长汀城,3年后在这里成立了苏区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和福建省军区。长汀因此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色小上海”、“红军故乡”和“红旗不倒的地方”的美誉。
刘少奇则与“红色小上海”长汀渊源颇深。
目前,长汀县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1932年,福建省职工联合会在此成立。史料记载,1933年,时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和副委员长陈云都较长时间地住在这里(刘少奇住在后厅楼阁上),指导和开展福建省工会及汀州的工会工作。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记载,当年,刘少奇视察了基层工会和手工作坊,多次召开小型的工人座谈会,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汀州的工人运动掀起了高潮,唤起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刘少奇还将在汀州对工会工作所作的调查和指示写成文章,题目为《论国家工厂的管理》,在苏区中央局机关报上发表。
国防部官网发自2012年3月的《临危受命刘少奇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的3个月》一文显示,从长汀出发,刘少奇踏上了长征路。
文中记载:1934年7月,持续了8个月的第五次反“围剿”进入白热化,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临危受命,来到福建长汀,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在福建苏区任过职的领导人。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后期,刘少奇领导的福建省委奉“中革军委”关于“汀州十月份不能丢”的命令,力抗强敌,分别在松毛岭、钟屋村、南山坝、河田等地开展了规模较大的阻击战、游击战,推迟了国民党军队占领汀州的计划。
“福建省委在刘少奇的领导下,为中央红军长征赢得准备时间,并为转入坚持游击战争打下基础,减少了红军的损失。1934年10月初,刘少奇结束了担任福建省委书记的紧张日子,奉命随主力红军转移,开始长征。”
刘少奇故居
“政事儿”注意到,刘少奇担任福建省委书记虽然只有3个月,但他当年的一些做法,至今仍常被提起。
当年,为了紧急动员群众筹借2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刘少奇号召后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节省三升米支援前线,还倡议将省委机关大锅饭改为饭包蒸饭。干部各自把米放在席草编的饭包上,米放多少自便,并用一块小竹牌写上名字,挂在草席包上。吃饭时,各人找自己的,这叫“包包饭”,刘少奇也跟大家一起吃“包包饭”。可是一天中午,吃午饭时一直没见到刘少奇,起先大家以为他有事先吃了饭,一问炊事员,才知道为了节约粮食,刘少奇一天三餐改为两餐。
“政事儿”注意到,近年来,刘少奇的后代也追随他的足迹,先后来到长汀。
今年8月,刘少奇故里管理局组织了“追寻少奇足迹弘扬长征精神”系列活动,刘少奇长孙刘维宁(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昵称阿廖沙)重走长征路,来到长汀,参观了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等地。
图片显示,在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阿廖沙来到刘少奇当年的卧室,坐到办公桌前,拿起毛笔,体验当年爷爷办公时的场景。室内有一张刘少奇的照片,阿廖沙用手抚摸照片,长久凝视。当地媒体配发图说“穿越历史的对望”。
阿廖沙还见到了刘少奇当年抱过的孩子,现已88岁的老人钟宜龙。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聊天,钟宜龙告诉阿廖沙,“母亲(钟宜龙之母)说,少奇主席是个大好人,他的做法救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她反复告诫我们,要一辈子做善事,做善人,我也尽量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了。”
据《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台海网报道,2009年5月,刘少奇女儿刘涛曾到长汀参观考察,“在她父亲——刘少奇的故居,她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饱含深情地端详着每一件器物,仔细察看有关展览资料,详细了解刘少奇当年在长汀工作、生活和战斗的点点滴滴”。
去年12月,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罗雄一行到长汀县革命旧址学习考察,带来了刘少奇之子刘源上将为该县革命旧址题写的题字。“松毛岭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红军长征汀州出发地旧址”、“中共福建省委长汀四都旧址”等。
此外,2012年5月,刘少奇之女刘亭以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联亚集团董事长身份,率全国数十位女企业家来到厦门考察投资环境。其间,刘亭也谈到了刘少奇的福建情节,“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一直就想回福建来看看,但是一直未能成行”;“父亲回福建的心愿是母亲帮忙实现的。”
刘亭回忆,文革后,王光美从呆了12年的监狱出来,中央对她说,“你无论如何都要找一个南方的地方休息一下。”王光美说,“那么我愿意去福建。” 刘亭说,“因为我父亲一直想到福建来,但却一直来不了,母亲算是帮父亲还了这个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