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小城故事”采访组:
罗华、修仰峰、张晓赫、陈苑、赵铎、邹家骅
在福建晋江市中心黄金地段,有一处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天色将晚,华灯初上,灯光把一栋栋闽南传统民居旳燕尾脊、红砖墙映照得五色斑斓,民俗专家粘良图和本地居民庄炮成端坐于布政衙厅堂的木椅上,给我们讲古。
晋江市位于晋江下游南岸,与江北的泉州市一江之隔。历史上,唐朝景云二年(711年)出现泉州建制,开元六年(718年)诞生了晋江县,治所位于今泉州市鲤城区。此后历代晋江的区划与隶属多有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晋江县政府从泉州城内迁至青阳。
“当时青阳是什么概念呢?侨居菲律宾的亲戚往我家里写信,地址写‘泉州南门外五店市28都虎爷下’收,就是泉州城南的农村呀。”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青阳是现代意义上的晋江城区的发源地,老居民庄炮成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见证了晋江市从农村起步建设的历史。晋江人以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了新鲜经验。
“短板”变“样板” 千年古邑展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一直以发达的民营经济著称,但“先有企业再有村,先有产业再有城”发展历程,一度让这里“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成为了晋江发展最大的短板。
带着历史欠账,晋江在新世纪初开始了新型城镇化探索,并在2010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陈磊,是晋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的人才之一。“我刚来时这里破破烂烂,整个城市找不到一个地标建筑。当领导指着九十九溪的规划图提出3年大变样时,我当时很难想象,但一切都在3年后实现了。”
短短几年间,晋江城市快速成长,旧貌换新颜,从“城内有村,村内有厂;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如今“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城市规模与功能同步拓展,建设与管理协调并进,生态与人文充分彰显,已成长为中小城市探索城镇化的全国样板。目前,城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经拓展到1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
新型城镇化,重在写好“人”字文章。“为民建城,为人管城,围绕人,重点要做好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城乡统筹一体化。”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长期主抓城市建设工作,三类人、三个化,一直摆在他心头最重要的位置。“晋江要让本地人更加留恋,让外地人更加向往,成为更多人可托付终身的‘人生选择’。”
晋江要想壮大,城中村改造,农民变居民就势在必行。市住建系统党委书记陈文星的心里有一本精细账:“与百姓打成一片,真正为民拆迁而不是为利拆迁,让群众主动参与、主动接受,是加快组团片区拆迁安置效率的最优途径。”晋江市推进16个片区改造,都是拿出最好的地块建安置小区、建配套,建绿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只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