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微信公众平台的多个“大V”公号阅读量出现大幅下跌,部分跌至原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而造成这一异动的原因,是微信后台更新了接口,导致原先用于刷阅读量的工具失去作用,进而让这部分公号的实际阅读量曝光,这一天,也被业界戏称为“公号裸奔日”。
针对互联网世界虚假欺诈现象,继上周封面纵深推出网络刷票调查《刷票乱象》后,本期再推“姊妹篇”公号刷量调查《刷量黑幕》。记者调查发现,微信公众号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即使现在微信技术团队对“刷量”行为的打击力度比以往更强,记者在部分电商平台可以轻松找到所谓的“刷量”服务。(记者 林书修 龚翠玲)
公号“裸奔日” 虚假阅读量泡沫破灭
9月底,随着微信系统的升级,许多原本阅读量轻松达到“10万+”的知名公众号,图文推送的阅读量大幅缩水,有的甚至只有平时的几十分之一。部分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意外失效,让众多“10万+”大号的泡沫瞬间被捅破,也让微信“刷量”的各种乱象浮出水面。
【黑榜】
公号造假 规模在5%-10%之间
9月28日对某些微信公众号“大V”来说,是黑色的。这一天,某些公众号阅读量出现大幅下降,一些平日轻松可达数万阅读量的大号,瞬间被打回原形。而造成这一异动的原因,是微信升级后台更新了接口,导致原先用于刷阅读量的工具失去作用,进而让某些公众号现了形。9月29日下午,腾讯科技在其官方公众号公示了一批阅读量异常的公众号。
据了解,当天随着微信版本最新升级,伴随着的是刷阅读量软件的失灵。这一失灵,造成一大批公众号阅读数异常。
据清博指数(清博指数是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分析平台)大数据的相关数据监测,微信公众号造假的数据规模在5%-10%之间,在下降幅度超50%的1400多个账号中,也验证了造假集中在少量账户。
泡沫破碎 三四万阅读量变两千
9月29日,腾讯科技发布的一条微信中公布了部分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对比数据。其中“李瀛寰”一周内均阅读量为2.7万,而在9月28日当天阅读量仅为1000。“金融界李莫愁”一周内均阅读量为3.7万,而在9月28日当天阅读量仅为6000。
记者在“新媒体排行榜”中,检索了多个互联网公众号,撇除少数9月28日未发布的公号,数个公号阅读量均有明显下滑。
例如“IT内参”在9月28日的阅读量仅为519,而此前4天的阅读量均超过1.5万。另一知名大号“创意社”,28日的阅读量低于5万,此前5天的阅读数均超过10万。
清博指数大数据的相关数据监测发现,和往期比较,日常篇均阅读数1万以上的公众号中,100个左右的公众号平时基本上每天都推送文章,但9月28日当天却没有动静,或者发布文章后删除。
假阅读量 开出高额广告价格
据腾讯科技的不完全统计,此次出现大幅度阅读量下滑的大部分是一些营销类账户。这类账户往往干货不太多,文章质量也不高,但含有不少广告因素。
据了解,营销类账号包括草根的广告号还有自媒体账号,为了抬高自己的价格,不断地制造神话般完美的数据,不同的数据意味着不同的价格。
据媒体报道,网上流传一份来自某微媒体代理公司的清单,其推荐的74个合作公众号中,头条推广报价从单篇1500元至2万元不等,超过50%的报价在5000元以上。公司负责人称,该清单只是当年的例价,报价每年都有两次增长,每次增长在1000元左右。而对一些更出名的自媒体,头条价格喊到5万元以上。
和高价不符的是,阅读数中的“大量水分”让广告效果并不如看起来的“那么美”。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严重的刷量问题。
商业账号 “刷量”成行业潜规则
“加粉、刷量是普遍现象,有的为了粉丝量、阅读量好看;有的更是拿好看的数据去赚取广告利益。”泉州一科技公司员工小武(化名)称,不夸张地说,商业账号以及公关公司合作账号阅读“10万+”的,有不少都有刷量嫌疑。
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商业账号“批量生产”的“10万+”文章,内容很多并不是原创,也没有大的看点,一般读者惊叹于这样的内容竟有超高的阅读量,而只有行内人和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些好看的数据量背后,真正的阅读量寥寥无几。
“现在很多客户都看重网络推广,希望自己公司的内容能迅速广泛传播。”小武坦言,其公司的公众号就曾帮忙推广一IT产品,公司领导接到推广就下达了指示,要求做一篇10万+的文章。“要达到10万+的阅读量,非常不容易。最后公司部门商量决定,在网络上花钱刷量。”最终小武运营的公众号为客户推广刷了9万多阅读量,客户也并未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