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常在心中”“浪荡汉子”黄永玉的泉州故事(图)

泉州晚报

台风“鲇鱼”的洗礼,吹不散泉州市民对艺术的热情。9月28日下午,“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汇展”、“泉州常在心中——《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插画展”开幕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一楼如期举行。

“泉州常在心中” “浪荡汉子”黄永玉的泉州故事

黄永玉亲笔题词“泉州常在心中”

艺术之路 从泉州起航

乡愁似一轮弯月,常勾起游子的思乡情。但在他乡久了,他乡也便成了故乡。活动现场,“泉州常在心中”这句由黄永玉先生亲笔书写的、苍劲有力的题词,无疑印证了他对第二故乡泉州深厚的情感。

据了解,1937年,当时年仅12岁的黄永玉因为战乱,被迫远走他乡。几经辗转奔波之后,他最后终于踏上了泉州的土地。正是从那时候起,他被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所深深吸引了,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泉州,成了黄永玉心目中的“第二故乡”,同时也是他最早走上艺术道路的起航之港。六年在泉州的生活,对于黄永玉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他结识了王淮、李叔同、妙月和尚等当地的传奇人物,而与此同时,他也完成了从一位普通木刻学徒工到一名声名远扬的艺术家的华丽蜕变。正如黄永玉之子、香港画家黄黑蛮所说:“作为一个流浪的人,父亲本应生活悲惨,但他却对泉州充满了感激之情。”

书画创作 钟情泉州城

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深厚渊源,2009年,当时已经年过古稀之年的黄永玉开始以其一生经历为题材,创作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在这部小说中的每一个字眼里,无疑处处都浸透着他对泉州这片故土深切的相思之情。

据了解,《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主要讲述了他背井离乡,辗转闽南求学的八年。尤其是在第二部《八年》中,他更是用了长达20多万字的篇幅,并配上亲手绘制的121幅插图,生动、传神地展现泉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土人情。透过他朴实无华的文字,关于那时候泉州古城的温暖回忆,得以再次完整地呈现在每一个老泉州人面前。

70多年的时光,依旧磨灭不了老人心中对这片自己年轻时曾待过的土地的一往情深。就在今年的7月,黄永玉甚至还主动晒出一幅书中插画,询问自己根据记忆所绘的插画中的“试剑石”究竟是在泉州的什么地方,如今是否依然安在?众多市民朋友在感动于这位老人对于泉州古城的念旧之情之余,纷纷加入帮这位九旬老者圆梦的队伍中,最终果然于惠安辋川试剑村发现了此方石崖刻。

岁月如歌 磨难沉淀精华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既是一位懵懂少年蜕变的成长史,亦是一部国破家亡的痛史。战火纷扰的年代,年少的青年四处漂泊如浮萍,但时光却让这个懵懂的少年覆上了年轮的韵味。书中的主人公张序子,其实就是年少时的黄永玉。然而,苦难让他汲取了岁月的精髓,磨炼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水深火热、人情冷暖,他依然能够摆出一副坦然的姿态,欣赏世间的一草一木,用执著认真的态度,面对独一无二的人生。当年,泉州这座古城所赋予黄永玉的全部,现在他以文字作为载体,将这份精神财富又重新馈赠给了我们。

心若素笺,静悟流年。7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黄永玉始终用纯洁如孩童般的视觉观察生活,用简单的笔调勾勒美丽的世界。行云流水的笔法和挥洒自如的画作,仿佛穿越过旷远悠长的时光隧道,为我们映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人生就像一坛老酒,封存得愈久愈能释放出醉人的香醇,而黄永玉的画技则如同一柄利剑,经历得越多越能被岁月打磨得炉火纯青。多年过去,如今黄永玉始终在用他独特的画作和朴实的文字,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记者 周湖健)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