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代表中共泉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过去五年,泉州经济总量保持全省首位,今年预计GDP达6600亿元,人均GDP达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27亿元;编制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化、机械装备、建筑建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称号,再次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绩斐然。
智能装备和机器人生产线提高劳动生产率 (王柏峰 摄)
展望未来五年,在国家政策的叠加效应、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创新转型的示范效应、海丝先行的开放效应,以及上下一心的同频效应影响下,我们有信心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有能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战。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在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力争到2021年,全市GDP达近万亿元规模、年均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70亿元、年均增长6%,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转向中高端,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人民生活品质全面提高,2018年市定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
而要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关键要落实好市委“十三五”发展决策部署,深化“五个泉州”战略,全力实施“两个打造”,推动“两个建设”,着力“六个提升”。
万亿经济强市
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抓紧服务业兴市不动摇,致力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致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构筑现代产业版图,进一步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构筑百年根基产业,激扬“创一代”“创二代”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激扬专注专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凸显泉州传统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全国的典型示范。构筑产业创新高地。致力突破人才技术积累不足瓶颈,广泛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和企业创新从模仿、跟踪向并行、领跑转变。 ——摘自《报告》
>>解读1
多个上百亿大项目将落户泉州
泉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相关人士说,泉州已经连续17年经济总量居全省首位。经济发展离不开企业、产业、项目等方面因素,泉州的企业中,民企五分天下有其四。不管是对民企、国企还是外企,泉州浓郁的安商亲商环境,让众多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地泉州。为了让企业安心,泉州出台多项政策,有了这些支撑,企业得到发展,项目得以落户、开工并投产。
泉港、泉惠石化园区是中国石化产业重要基地之一。今年出台的《泉州市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提出,泉州市将把泉州石化基地打造成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临港石化基地。“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两大项目,即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福建联合石化炼油提级改造项目。
基础设施方面,目前的现代有轨电车、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白濑水利工程、福厦客专、兴泉铁路、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泉厦漳城市联盟路等项目已经加快前期工作,有的已经开工。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改扩建、港口等交通通道的搭建,以及随着泉州城市品位的提升,众多大的房产项目也纷纷落户泉州,为泉州经济发展贡献不小力量。放眼“十三五”,还有多个上百亿的大项目将落户泉州,包括晋华集成电路、中车泉州基地二期、中化二期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