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学记走进树兜社区,体验闽南民俗文化
探香龙编香龙 欢天喜地舞香龙
欢天喜地的节日里常常看到传统的舞龙舞狮,那你见过“香龙”吗?8月28日上午,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和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学生记者前往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观赏并探寻蒋天声先生发明的“草龙”。草龙用稻草编扎成龙的形状,庆典时,人们在龙的身上插满香,因此得名“香龙”。
蒋先生把香龙的发明来历、传统意义和作用、构造等说与学记们听,学记们看到香龙成品,兴奋得左瞧右看。学记们不仅动手编织稻草,还体验舞香龙,有的举龙头,有的负责龙身,有的举龙尾,有的做双龙戏珠的领队,有模有样!传统文化就以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走进学记们的心里。
活动结束后, 学记们与蒋天声先生及树兜社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学记近距离观看编织稻草过程
蒋先生为学记示范如何舞香龙
★独一无二的香龙
□学生记者 陈炜强(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
龙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可你知道在民间还有哪些龙吗?有踏山龙、绳龙、灯龙……在树兜社区,还有条“香龙”,龙头用藤条编制,在龙身上先捆一圈海绵,再在外面包上编好的稻草。人们在编好的草龙上插上点好的香,所以叫它香龙。据说在香龙上许愿特别灵验哦。
★唯一会扎香龙的人
□学生记者 罗炜(泉州开发区实验四年级)
舞草龙源于农民们庆丰收的喜悦,蒋爷爷是泉州地区唯一一个懂得扎香龙的人。由于他长期舞龙,对龙的造型很了解,才摸索出编扎香龙这门手艺,如今他编扎的香龙亮相于各种民俗庆典。
“香龙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稻草,比较费心思的是龙头,因为要做得活灵活现,相对复杂很多。”蒋天声说。年轻人没人愿意学扎草龙,这让蒋天声很无奈,“这种老手工,因为养不活人,所以没人学了。”他期待编扎香龙的技术有人能传承。
★亲切感的香龙
□学生记者 蔡滢滢(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六年级)
在特殊的节日里,舞龙气势磅礴,俨然让人不敢靠近,龙的成本也不菲,而香龙并不华丽,但它同样栩栩如生,还给人一种亲切感!这龙的舌头,是用红色的胶布黏上去的,眼睛采用的是废旧的电灯泡,很环保哟!最独特的是龙嘴外围,那精致的编扎手法,太厉害了!
★民间艺人智慧高
□学生记者 洪艺萌(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三年级)
蒋先生告诉我们,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吉祥物,要编好一条香龙可没那么容易,首先,选稻草很关键,秋季的稻草脆、容易断、不好编,得选弹性好的夏季稻草。接着,用藤条编好龙头的骨架,蒋先生编龙头时根本不用画图纸,对于龙身结构全部靠感觉。不得不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得不佩服民间艺人的手艺!
★我爱泉州草龙
□唐俐颖(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六年级)
草龙在蒋天声爷爷的手里“活”了起来,它集六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活灵活现。龙骨用竹子和绳索连接固定,龙身由稻草编织覆盖。最精致的部分要属龙头了,高高竖起的大耳下有一对黑而有神的龙眼,灵敏的触须,宽大的嘴里吐着艳红的火舌,一把长胡须足见它的年迈和久远。希望有人能将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