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九都镇道路中断 武警战士徒步五公里背出受困老人

东南早报

截至昨日下午,南安九都林坑村已转移697人到安置点

东南早报9月18日讯(记者 林加华 张金华 王柏峰 文/图)到昨日傍晚6点左右,记者离开南安九都镇林坑村时,多台大型机械还在作业,但是从村部经过枫林湖前往敲墘、吴苏的路还没有通。武警泉州支队南安中队和永春中队的战士们徒步进入吴苏,将受困的群众转移了出来。

武警战士从林坑村最偏远的吴苏救出被困老人

武警战士从林坑村最偏远的吴苏救出被困老人

武警 徒步五公里 背出受困老人

由于道路中断,车辆无法进入,前往吴苏只能徒步,5公里多的路,要翻过好几处的泥石流地带,一走都要三四个小时。从林坑村往吴苏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塌方、泥石流,有的地方水泥路基下被掏空。踏入泥泞,一不小心人就陷在泥中,举步维艰。

昨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距离吴苏1公里外的地方,遇到了前来救援的武警战士。“里面被困的群众已经全部转移出来了。”永春武警中队中队长告诉记者,由于吴苏灾情严重,村里的人都已经转移到九都镇区。

据介绍,昨天早上8点多,来自南安武警中队和永春武警中队的20名战士,带着九都卫生院的一名卫生员前往吴苏救援,道路艰难,一直到中午时分才赶到吴苏,村里3名上了年纪的老人被困在里面。武警战士对村里进行搜寻,让3名老人吃了东西后,担心途中再遇到下雨,赶紧往外撤离。

“大爷,别紧张别紧张,我背着你呢,你抱着我就行。”一路上,武警战士小陈背着70多岁的陈牛奶,用生硬的闽南话跟老人说。塌方地带,一个人走都难,更何况还背着个人,踩进泥石流,小陈一不小心脚就陷了下去,仍然极力地保持着平衡,老人的脚都没碰到淤泥。

陈牛奶的妻子智力有些问题,无法沟通,身体又不好,武警战士们特意准备了一张担架,路相对好走时,就轮着背老人,遇到不好走的地方,就用上担架。

连着两个泥石流地段,战士们不得不临时砍树铺路,把两根树枝铺在泥泞上,再艰难地把被困村民背过来。从进山之后,武警战士和卫生员都没吃饭,口渴了拿出随身水壶少少喝一口,走出被困地段时,每个人早已汗流浃背,满脸通红。

村民 仅有的40多斤米 让20多人充饥

“从中秋节那天凌晨3点多开始,雨就没停过,太可怕了。”吴苏村村民陈来添说,雨不停地下,四周都是水,屋前已经塌了一大片了。但是自己家的地势比较好,相对安全,到了早上5点多,村民有20多个人全躲到家里来了。“房子都不敢住,不是房前塌了就是屋后有泥石流。”

陈来添说,当天上午9点多,突然听见亲戚陈宜阳一家在喊救命,赶过去一看,陈宜阳的儿子陈国平被山后的泥石流盖住了,只剩一只手还在外面。大家赶忙开始施救,一直到下午4点多才把人救出来,“受伤很厉害,可是路全断了,根本没法送下山。”陈来添说,大家只能看着陈国平疼着。直到16日下午救援部队到了,才把人转移到医院抢救。据称,当时有百余名村民一起被转移出来。

村里没电,通讯也断了,到了晚上,20多人挤到陈来添家中,没水了就把桶拿到屋外接些雨水回来,幸好家里还有40多斤米,陈来添就拿出来煮了粥让大家充饥。没地方睡,大家全都打地铺,一张沙发挤下了四个人。看着满目疮痍,在这个被雨水浸泡的中秋节,吴苏没有明月没有月饼,只有点点烛火。

安置情况

林坑村697人 被转移到安置点

九都镇党委书记介绍,截至昨日下午,林坑转移697人到安置点,每一户人家都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核实,确保不遗漏一人。

“灾后重建计划还在制定中,我们现在主要是先对道路、冲毁的桥梁等民生基础设施进行抢修,争取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九都镇镇长黄勇说,目前,九都全镇的主干道即县道325线已全线贯通,林坑村以及镇里其他受灾村落从村口到村部的道路也已抢修完成。

针对村民撤离安置的情况,黄勇介绍,如今村里的村民大部分已撤离出去,需要安置的也已送到安置点,有部分村民投亲靠友,现在国土部门已邀请专家正对林坑村山体和民房逐栋进行监测评估,看是否还适合群众居住。“要等评估报告出来,这个过程没那么快,所以村民要安置到什么时候也还没办法确定。”黄勇说。

考虑马上要上课了,从昨天傍晚开始,原九都中心小学安置点的村民,吃过晚饭或被全部转移,统一安置到了新东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南安市民政局吴副局长介绍,他们已经跟财政部门协调,将先拨一些款项到安置点,保障安置点村民生活所需。

记者在新东村的老年活动中心看到,转移到这里的村民正在等待安排房屋。“目前有登记的村民已有700多人,实际安置53人,还会有村民陆续撤离过来,但大部分村民都去投亲靠友。”九都镇副镇长陈小彬说。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