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下午,福建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来到福州。中景石化科技园和中航福建多功能航空产业园都让人眼前一亮,前者是福州正在崛起的第六个千亿产业集群,后者将打造华东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多功能航空产业园。
“十二五”收官,福州形成5个千亿产业集群、10家百亿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纺织化纤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绩显著,但瓶颈凸显。审视福州的产业结构,有许多优秀企业,好项目,论单个都是行业翘首。就制造业而言,去年47家省级制造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889.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就很能说明问题。以现代服务业来说,龙头不少,如福州软件园拥有1 0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9家企业跻身“全国软件竞争力综合200强”,足以傲视群雄。但是,从产业结构上看,福州产业链大多扎堆在下游,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不高,上游机械、原材料和下游配套、延伸产品脱节,单打独斗,缺乏联动,形不成链,因此“身板”偏轻,总量做不大,发展掣肘有待突破。如电子信息产业长期“缺芯少屏”,纺织化纤产业原材料瓶颈制约凸显,石化产品中下游产业单一。
众所周知,以集群集约为方向的全产业链发展,规模效应、品牌效应自不待言。从内部效应看,专业化分工、系列化生产、集聚式配套,可提高效率和专业化,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如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而且还彰显学习与创新效应,优秀企业集聚,相互学习,共同创新,促进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有鉴于此,福州在调整全市产业结构时提出,以务实的精神补短板,将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链环节和缺失环节,重点抓“建链”“延链”“壮链”,向两端延伸,拼技术、拼创新,让产业迈向更高端。
既要看星星,也要看月亮。福州正对症下药,让项目串成链,排除产业发展的“痛点”。从传统产业上看,长乐恒申集团发起设立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连江可门,总投资40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将改变长乐化纤产业上游己内酰胺原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全球最大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生产企业——中国软包装集团,投资200亿元,将建设5套年产400万吨聚丙烯装置,4套年产250万吨的丙烷脱氢装置,一套年产20万吨纯氢气装置,一套年产240万吨双氧水装置,1套年产60万吨环氧丙烷装置,一条产业链就齐活了。丙烷制丙烯,聚合生产聚丙烯,经加热拉伸形成薄膜,同时,下游延伸产业链,为园区其他化工项目提供氢气等配套原材料,为长乐纺织集群提供己内酰胺的上游产品。园区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完整产业链基地,全部项目达产后产值千亿,福州第六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在闽江口南翼崛起。
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看,福州也在改变。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8.5代面板项目在福清开工建设,带动东旭光电等10多家上下游企业落地福州新区,未来显示器产业集群,一年产值有望超过千亿;福建神画时代数码动画有限公司与近百家国内外上下游企业厂商战略合作,作为生态链的串联者,对行业中下游产业链的贡献率超过百亿。
由此,针对“结构性改革”难点,锻链条,打通上下游,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全产业链发展,京东方和中景石化等产业群已经先行一步,值得其他产业群反思。如福州的汽车产业群,总量一直上不了台阶,龙头不强,集聚效应不彰,是很关键的因素。
缘此,我们为两园发展之路叫好,也乐见更多的产业集群崛起。前路既明,态度上坚决一点,行动上快一点,咬住“结构改革”不放松,长风破浪会有时。(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