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承诺捐赠后,还能反悔不捐款吗?企业慈善捐款后是否可以抵税?又有哪些法规将直接影响到市民的生活?本期“以法扬善”专栏,继续带您读懂慈善法的5个看点。
看点6
公开承诺捐赠后还能反悔吗?
《慈善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上述提到的两种情形是: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解读】捐赠人通过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社会对此已经知晓,对社会的正面效应也已形成。如果允许捐赠人出尔反尔随便撤销承诺,会对社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承诺捐赠后就不能反悔,否则慈善组织有权通过法律诉讼要求承诺人履行捐款承诺。企业和个人要量力而行、谨慎表态。
不过,履行捐赠义务也有例外情形: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看点7
什么是慈善信托托给谁?
《慈善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开展慈善活动的行为。
第四十六条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可以是由委托人确定其信赖的慈善组织或者信托公司担任。
【解读】对于慈善信托,很多人都不熟悉。实际上,这里的意思是委托人可以将其财产委托给所信任的慈善组织或信托公司,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管理支配、保值增值,从而使慈善资源得到更好发挥,更能实现捐赠人的意愿。
以信托方式开展慈善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无需申请法人登记,也不需要专门的办公场所和独立的工作团队,运营成本低。本法明确了慈善信托的管理机构为民政部门,简化了程序,鼓励和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利用慈善信托这种形式做慈善,公益信托将激活大量慈善资产。
看点8
企业慈善捐款赠物可以抵税吗?
《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
【解读】税收优惠是支持慈善组织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法对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依法享有税收优惠问题都作了规定。由于税收优惠的具体问题只能由税收专门法律规定,因此,慈善法只作了慈善组织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的原则性规定,并未直接规定税收优惠的具体内容。
看点9
募集来的钱没用完可以自由支配吗?
《慈善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慈善项目
终止后捐赠财产有剩余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处理;募捐方案未规定或者捐赠协议未约定的,慈善组织应当将剩余财产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
【解读】目前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是通过慈善机构捐赠给个人,如果个人没有用完捐款,那么剩余钱款可以由该个人支配用于后续治疗、康复等用途;二是通过慈善机构捐赠没有指定给个人的,剩余的钱由该慈善机构协调分配,转给其他需要帮助救助的人使用。
看点10
假借慈善名义进行骗捐要怎么处理?
《慈善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解读】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骗取财产的,则将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诈骗行为可能涉及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此外,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公开向社会公布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捐赠人有权查询、复制其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的有关资料。如果慈善组织违反了捐赠协议约定的用途,或者滥用了捐赠财产,“捐赠人有权要求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捐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记者 何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