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2015年审计绩效报告:逾二千人遭撤职停职处理
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审计署2日发布2015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显示,2015年,有2138人受到撤职、停职检查等处理,有90多人被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
资料图 6月29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审计长刘家义2日表示,不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15年审计工作情况看,提交各类审计报告和专题报告2775篇,提出审计建议1456条,推动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2263项,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制度1971项,促进新开工和完工项目18862个,取消和清理行政审批、资质认定和收费等486项,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事项905件、涉及5750人等。
审计部门表示,审计工作中产生的无法用货币单位精确计量的审计成果,主要是通过审计督促有关方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追责问责等,从而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来评价。
刘家义指出,2015年,通过审计,促进新开工、完工项目9408个,推动9454个项目加快了审批或实施进度;促进相关部门和地区取消、合并、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4项,取消职业资格、企业资质认定241项,停止或取消收费111项;促进有关方面完善制度50多项、出台风险防范措施20多项。
刘家义指出,2015年,通过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推动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政策落地和追责问责,促进了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通过加大对扶贫、农林水事务等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及时揭示和纠正侵害民众利益的问题。
2015年中国审计带来直接经济效益逾4000亿元
中新社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国家审计署2日发布2015年度审计署绩效报告显示,2015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及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总计4031.97亿元(人民币,下同)。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日表示,2015年,审计署共审计376个部门和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审计工作需要,还对7633个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和调查。对于审计署2015年度的工作绩效,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主要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促进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核减投资额、拨付资金到位等量化货币指标来评价。
刘家义指出,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是审计工作直接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2015年,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直接促进财政增收节支、挽回(避免)损失等可用货币计量的审计成果总计4031.97亿元。与此同时,审计署2015年度财政拨款支出15.53亿元。比较两方面数字,投入产出比为1:260,也就是审计每花1元财政资金,可为国家带来增收节支等经济效益260元。从人均工作成果看,按审计署在职人员3341人计算,人均实现审计成果12068万元。
刘家义指出,一年来,审计署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深入揭示体制机制性问题,坚持审慎区分无意过失与明知故犯、工作失误与失职渎职、探索实践与以权谋私,不断深化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民生、经济责任和涉外审计,较好完成各项审计任务。
刘家义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审计部门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注重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着力促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改善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结构,着力促进保障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发挥审计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