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把她送到校门口她却独自离开了学校
昨日7时35分,吕女士夫妇开车带小雨到水头镇区某小学上学。跟往常一样,小雨下车后,他们就开车离开了。
图文无关
此时,吕女士不知道,13岁的女儿心里正酝酿“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很快,吕女士接到老师电话,称小雨开学第一天就没来上课。孩子身上没有手机,一时又找不到,心急之下,吕女士选择报警求助。
接警后,水头派出所民警调取学校周边监控,发现小雨行为十分异常。从监控看,小雨下车后并没马上进学校,而是站在校门口,注视着父母开车离开的方向。随后,背着书包往水头车站走去,并不断地转头看着父母离开的方向。
小雨为何不进学校,反而走向车站?民警和小雨家人当时也想不明白。于是,民警扩大监控搜索范围,小雨家人也将求助信息发到朋友圈,希望能快点找到女儿。
小雨“走失”信息,在水头朋友圈中疯狂转载,有网友猜测:小雨是不是被人骗走了?或遇到什么坏人?
5个小时后出现在石狮谎称被人迷晕绑架
昨日12时许,吕女士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就是小雨,她称自己被迷晕绑架了,醒来时就到石狮了。
吕女士担心出现意外,马上向当地派出所报警,让民警帮忙找到小雨,先将她带到派出所。
随后,吕女士赶往石狮接女儿。昨日14时许,吕女士带着小雨来到水头派出所。
民警本想询问小雨被“迷晕”带到石狮的细节,这时,小雨却称自己去石狮是为“讨债”,一个已经转学到石狮的同学之前向她借了70元。
民警当时判断小雨撒谎了,于是就这个“借钱同学”的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小雨很快就编不下去,称自己忘了。民警当即表示,可以到学校问问“借钱同学”情况。
看到谎言要被戳穿,小雨“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随后道出了自己的苦衷。
小雨说,她暑假要上学习班,钢琴还要考级,所以暑假作业没完成,到了学校门口就不敢进去。
当天,她坐车到处乱逛,先从车站坐到蟠龙开发区,再坐到石井,后转车到石狮。原本想等傍晚放学时间回家,没想到在石狮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钱回家了。她向一个小店老板借电话打给妈妈,怕被责怪,就撒谎说自己是被迷晕带到石狮的。
家长教育方式决定孩子学习态度
事情真相大白,值得庆幸的是小雨没有真的被绑架,只是没完成暑假作业,压力之下选择逃学。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新鹏对此表示,作业没完成而离家的,更多意味着逃避责任,情绪上多为害怕、焦虑;15岁男孩离家出走不愿入学,既有逃离,又意味着自我放弃。
孩子的离家出走,又有示威、抗争、决裂、追求独立的意义。从心理发展角度看,是孩子青春期追求个性独立自由、走向成熟的表现,只是他们用了这种极端的方式。极端的背后往往就有极端的影响,孩子逃学给家长一个信号:我讨厌学习,不要这样逼我,其实是家长教育模式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
如果家长教育模式是严格的、包办的,逃学背后包含着孩子以此极端行为作为对家长的抗议。这样的孩子,学习意愿是“要我学”“逼我学”,内心没有主动学习意愿,更谈不上学习乐趣。因此学习过程常有负性情绪。当负性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独立性增强,自然会抗争,消极处理学业。对学习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化行为,如做作业拖拉、马虎、应付了事。
吕新鹏提出,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离家出走行为的背后:
一、自己是否对孩子高期望,要求过高;
二、对孩子学习生活是否包办代替,让孩子没有自由空间和时间;
三、是否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忽略孩子的学习情绪,不在乎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绪表达的话语权;
四、要对孩子极端行为的前兆给予充分的重视;
五、是否只在乎成绩,忽略耐挫折力、情商等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