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镇中路富商“磨内盆”与龙渊大厝的故事(图)

石狮日报

镇中路二期改造后,如今的布墟街与镇中路只有一路之隔。沿着观音亭大门正对面往下走,过了一个破旧的隘门,经过一小段凤仪街,就到了布墟街。从布墟街再拐进一条小巷子,可以看到在密密麻麻的民房里隐藏着一座红砖古厝,这就是石狮历史上有名的富商“磨内盆”兴建的“龙渊大厝”。“磨内盆”是谁?这座古厝是怎么来的?日前,记者向当地一些居民了解古厝背后的故事。

“当年的布墟街主要居住着以龙渊(宝盖塘边)蔡氏与丰山(蚶江莲塘)蔡氏为主的族人。”在凤仪街经营着一家蜂蜜老店的陈长华向记者介绍。

“磨内盆”指的是原来石狮磨内(现属于凤里后花社区)富商蔡友盆。据族谱记载,清末,蔡友盆和其父亲前往宁德、福州一带经商。有一次,蔡友盆单独押运大宗银两自宁德回乡时,遭遇绿林响马拦劫。在危急时刻,他以出神入化的“柳公拐”武艺制服响马。随后蔡友盆得知,劫匪乃因世乱被迫落草,心地善良的他即饶了劫匪。对此,这支绿林响马的头头很是感动,赠送蔡友盆一面旗帜。后来,这面旗帜让蔡友盆在宁德畅通无阻。

为什么蔡友盆可以轻松将劫匪打倒呢?据族谱记载:蔡友盆的先祖十四族蔡则恺和十五族蔡应昆均受封“明威将军”,后均战死沙场。而且还有先祖自创的“柳公拐”武艺。“我们妈妈今年96岁了,我们也经常听我妈讲我爷爷的上一辈人出了武将,而且还继承家传的‘柳公拐’武艺。”“磨内盆”的孙子蔡宗程、蔡天生跟记者聊起。

如今,一说起“磨内盆”,在新华、宽仁、后花、五星等周边社区的八九十岁老人几乎都知道,“磨内盆”一生极为关心家乡公益事业和族人的事业开拓。在生意鼎盛时期,他将大批族亲带到了宁德、福州,有的直接在他开设的商行参加经营管理,有的则由其自助开设商行,并帮助他们在宁德娶亲。“因此,石狮磨内蔡氏、新华新源坑磨内族亲在近代不少当家人都是‘宁德娘’。”蔡宗程说。

据后花社区磨内的蔡氏族人说,蔡友盆在新华东亚巷后购买的土地分给族人耕种,并担负磨内凤栖一族的族务。后来,他看到时局纷乱,便收起大部分生意,回乡购置田产,并于1909年在布墟街建了一座大厝,以其祖籍地龙渊命名大厝。

随着“龙渊大厝”的建成,“磨内盆”把大厝周边的空地让给族人建房、建市,还利用其经商的有利条件,从福州等地贩运茶枯(旧时洗涤用品)、针头线脑、土特产等批发给这些族人。这些族人就在家门口经营起了小本生意,布墟街也就这样逐渐形成。因此,“龙渊大厝”也是石狮布墟街发展、变迁的一个见证。

只见,古厝坐北朝南,宽约30多米,是一座典型的两落五开间两榉头的闽南皇宫起大厝,且有后花园、前花园,占地很大。该古厝外墙以心形和圆形的雕花小红砖砌成,大门两边则砌花鸟图案,还有杉木立柱。那气派的排楼式大门,两旁还各有宽一米多的门。据说,除有贵客来访,或有家族大事,才打开中门,平时进出都是从边门。由于“磨内盆”的义气和大度,获得族人尊崇,大厝建成后便成为凤里凤栖蔡氏族人处理宗族事务的议事堂。

岁月沧桑,如今大厝已被周边高楼团团围住了且破落不堪,很难再见当时的辉煌气势。(记者 王秀婷)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