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美国文化遗产电影节获奖 晋江95后担任导演

晋江新闻网

近日,影片《黑面》荣获美国南卡洛莱州文化遗产电影节最佳学生短片。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影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产自晋江:不仅导演、编剧都是咱厝95后大学生,讲述的是晋江爱国华侨的故事,拍摄取景也皆在晋江,戏中还充满了高甲戏、五祖拳、闽南语等元素……昨日,记者独家专访影片导演兼编剧傅博,一起走进拍摄背后的故事,还有这位“少年家”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从280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

灵感来源高甲戏

“完全在意料之外,因为同期竞争的其他三部影片实力都挺强,优势也比较明显。”傅博坦言,一开始投递《黑面》完全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当时光是在网站看到的全球投递作品就有2800多部。”没想到三个月前,傅博收到了入围邮件。随后,《黑面》再一次从80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珍贵的四个提名名额之一,接着便是获奖的喜讯。

《黑面》由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启泰文化发展集团出品,晋江市紫帽镇人民政府、紫星村委会联合出品。傅博透露,其实筹拍前初定的拍摄地并非晋江。但一直以来,傅博对家乡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且在拍摄上一部作品《年兜》时,长期与晋江高甲戏剧团接触,他萌生了拍一部关于高甲戏的影片的想法。经过多方努力,影片拍摄地顺利落户晋江。

为此,傅博特地邀请初中好友、目前就读于泉州师范学院的黄子午共同创作剧本。《黑面》讲述了华裔王柒归家认祖找寻祖辈往事,却意外挖掘出民国末年祖父与当年传奇武生庄启明的故事。影片中两位先辈从肝胆相照的友情故事到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由小见大,引人深思。

谈及创作的灵感,傅博感慨道,“在那个特殊年代,除了有记载的英雄烈士外,其实还有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无名勇士。或许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身份,他们的故事会随着年代的动荡而消失,但这些沉积的往事还是值得宣传,值得歌颂。”为了呈现出最好的作品,剧本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高甲戏作为故事线索贯穿整部影片,“黑面”是高甲戏的一种脸谱,故本片取名“黑面”,傅博还特地邀请晋江市高甲柯派表演艺术中心在片中登场表演。

经过近一个月的前期筹备,4月9日《黑面》正式在晋江开拍,主要取景紫帽紫星村、金井塘东村及永和三地,前后共拍摄三天时间。拍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困难。最令傅博印象深刻的,当属在永和戏台拍摄的那场戏。剧组才拍了一半,就有当地戏班要开演,“当时要拍摄的画面可以说是影片最核心部分。”傅博一行人不得已只得咬牙快马加鞭拍摄。然而,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拍摄出来的效果依旧令人惊艳。

做讲故事的人

拍感动人的故事

出生于1995年的傅博,从小受父亲熏陶,热爱摄影与摄像,目前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三年级。二十岁出头的他,举办过个人公益摄影展,照片中都是记录晋江城市变迁的闽南古建筑。2012年,由他拍摄的一组老车夫照片,与“火鼎公婆”、石敢当、高甲戏、古镇的老商铺等摄影作品命名为《城殇》,获得2012年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二等奖。

2015年,他导演的首部剧情短片《玉兰菩提》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国际短片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学生爱情类剧情短片和最佳处女作作品导演奖。还有记录咱厝过年习俗的纪录片《年兜》,将闽南各种过年习俗浓缩于3分钟短片中,向大家呈现了一道独具闽南风味的“年兜”盛宴。《年兜》入围了米兰国际短片电影节,并获评央视最佳人气作品。

从摄影到摄像,从平面到影像,傅博的作品都离不开生长的家乡。他的作品扎根于晋江,充满着浓烈的闽南元素。傅博说,这一切或许源自童年的记忆,“我认为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深刻。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古大厝、红砖瓦、有着成群白鹭的大海这些美好有意义的景象。”此外,傅博发现,如今国内影视剧主流文化皆来自北方,闽南文化少之又少,看到这一切,他想要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文字表达不了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想通过一个介质去讲故事,去记录,去感动人,去改变现实。”

对傅博来说,他的电影理想是“做讲故事的人,拍感动人的故事”。自踏上这条路,在他心里就深埋着这样一个愿望——拍一部有关闽南的长影片,“从短片到长片,我正在一点一滴慢慢累积,这个心愿或许在十年内会实现,或许就在三四年内。”(记者 李诗怡)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