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13岁少年半年离家出走5次 回家了但沉重话题没结束

泉州晚报

18日,13岁的小豪(化名)离家出走,在众人苦寻其踪迹时,他却与民警、家人玩起了“躲猫猫”,避监控、翻围墙等招数都用上了。这已是他半年来第5次离家出走了,他的母亲为了找回儿子心力交瘁。在流浪4天后,小豪于前晚8点自行回到了家中。

心理专家分析,作为留守儿童,小豪不仅缺失父母的关爱,也缺失家教,导致他频频离家出走。

小豪频出走的报道,再次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小豪与心理专家交流

小豪与心理专家交流

讲述 四天三夜一路走到洛江

在鲤城公安分局浮桥派出所,记者见到了已离家出走4天的小豪。黝黑的皮肤、瘦削的体格,肩膀上一块被晒伤后留下的疤痕十分醒目,虽只有13岁,但他已比妈妈高出了半个头。

孔女士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是小豪出走多次后第一次自己主动回来。当天晚上,小豪从洛江乘摩的回家。因为没钱,到工厂门口时,刚好被他爸爸看到,就通知孔女士下楼支付了40元的车费。原来,在小豪离家出走的这四天三夜时间里,他从浮桥新步工业区一直走到洛江。

小豪说,因为出门只带了3块钱,他在外流浪的前三天没有吃过东西,只有去商店里讨点水喝,直到第四天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才向3名路人讨了30多元去快餐店吃饭。那顿饭,他足足吃下了四大碗的米饭。连续几天,他并不知道自己置身何处,一问才知道已走到了洛江。

其间,记者与民警尝试与小豪对话,听听他心里的想法。“流浪在外的这几天有想过家吗?”他沉默了会,小声地说:“晚上一个人,街上又冷清清的时候,有想过。”“这次怎么自己主动回来了。”“外面还是没有家里好。”他腼腆地笑了一下。

小豪称,自己就是喜欢一个人到处走走玩玩,不喜欢受拘束,他迫切地想要快点长大,享受成年人的自由。他再三承诺不会再离家出走了。

背后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

昨日,在与记者沟通后,孔女士及小豪都同意前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进行咨询。

贺佳医生分别与小豪和孔女士进行了交流。事后,她告诉记者,小豪从小就没在父母身边长大,作为留守儿童不仅缺失父母的关爱,也缺失家教。因为受到的是隔代的照顾,老人们对孩子特别溺爱,而父母没有从小管理孩子的行为,造成小豪不懂什么叫规矩。孩子现在心已经散了,所以一直不告而别,也根本不把父母的关爱放在眼里。加之,长期留守,从小到大没有人督促他学习,也没有人告知他要学习,孩子或多或少有些自卑。

贺医生说,现在是否去上学已成为他们母子的矛盾点,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解决的。她建议,家长可以找一些事情,当成社会实践,不要让孩子闲着,让孩子懂得即使不读书,也要懂得怎么去学习和生活。等到孩子心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孩子去学习。家长不要过多地给孩子说一些大道理,而是要规范地将生活中遇到的点点滴滴告诉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当孩子有一些变化时,家长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数据 泉州市留守儿童9561人

根据市民政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2日,全市10个县(市、区)147个乡镇(街道)2309个村(居)委会已全面完成摸底排查工作。父母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留守儿童有9561人。

对此,社会救助科负责人表示,目前,泉州已确定为省级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之一,民政局方面已经将留守儿童作为试点工作之一,开展相关的工作。因摸排工作刚刚结束,他们将根据情况对符合救助政策的留守儿童予以救助。

举措 已建成20个儿童之家

据悉,近年来我市已采取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救助。

市妇联儿童部李部长介绍,自2015年来,各县(市、区)已建成20个“儿童之家”,目前还有20个在建设中。该项目已经被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建成后的“儿童之家”,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服务,同时,泉州市妇联还定期开展“我们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的主题活动,并征集“爱心妈妈”、“爱心家庭”等牵手结对留守流动儿童。

此外,市关工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塑造健康人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