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泉州近八成财政投入民生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泉州晚报

泉州晚报8月23日讯(记者 蔡紫旻/文 惠婉 凌鹭/制图)为民建城,安居乐业,长养子孙,生活晏然。

五年来,全市公共财政投入民生占比均超过七成,2015年,财政投入民生占比已近八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钱袋子:近八成财政投入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将财政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着力保证民生支出,是泉州“钱袋子”资金流向的不变主题。

坚持为民理财。我市持续加大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环保、就业、农林水、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有发展成果。

教育方面,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东海学园和城东学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更加紧密衔接,建成福大泉港石化学院。

科学技术方面,拨付科技专项资金,加快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等;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五年千项”技术改造,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全方位创新。

文化体育方面,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引导文化产业发展。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我市获评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成功举办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等,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落户泉州。

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方面,五年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增医疗机构床位1.14万张。开展“关爱女童”行动、“计生特殊家庭”关爱行动,落实失独家庭特殊扶助政策等。

财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享。五年来,人们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风景,用心感知寻常生活的改变,城市的发展带来民生福祉的持续增加。

故事1 为民建城 黄金地段的民生坚守

庄女士经常带着女儿去五店市传统街区玩。她指着那一处处熟悉的建筑和区块告诉孩子:“这个地方,妈妈小时候常来玩;那个,是妈妈原先住的地方。”

晋江梅岭组团改造时,作为住在五店市附近的后塘居民,庄女士娘家也在拆迁范围内。“后塘过去是城中村,道路蜿蜒狭窄,遇上两车交汇就拥堵起来。”庄女士说,改造后的后塘已经大变样。

在晋江,最好的地块被用来建安置房、公园、绿地和基础设施。梅岭组团的安置及景观、市政公用配套、商业开发的用地比率为6∶2∶3——这是为民建城理念的最好的印证。

拆迁后,庄女士娘家的安置房就在现在的五店市传统街区斜对面,毗邻万达,在晋江最繁华的地段。香火鼎盛的石鼓庙被保留下来,庄氏宗祠屹立在五店市传统街区内,重要日子里等候庄姓族人前来上香祭拜。

对于庄女士和她的家人而言,留下了宗祠、寺庙、古厝、洋楼,也就留下了乡情与乡愁。原汁原味的泉州味道,在晋江的黄金地段向海内外游人敞开怀抱,原先属于当地居民的私人回忆,成了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集体记忆。

故事2 为民办学 新区生活的闲适魅力

花花是丰泽区东海街道一所小学的老师。作为新区发展的受益者,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在花花的学生中,这两年有不少是新搬入东海片区的业主子女。与生源一样发生改变的,是校园的软硬件设施。她说:“学校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了,新建的海丝文化墙、海丝馆很有特色。我们学校还与附近高校开展教研方面的合作,也有很多附近高校的毕业生,把这里当作就业的第一选择。”

与花花所在学校一样,这几年,泉州东海、城东、江南三大新区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按照规划,城东学园包括建成投用的泉州五中及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泉州丰泽幼儿园城东新校区;东海学园整合了泉州一中、晋光小学、市机关幼儿园等市优质教育资源;江南学园包括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在新区,“小黄人”公共租赁自行车同样受欢迎。“我的许多同事现在都喜欢骑‘小黄人’上下班和健身了。”花花说,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吸引着人们“向东走”。在入夜的东海大街上,人潮涌动,大家在这里体验“一站式”购物、休闲、健身的便捷,感受在亲子互动的生活广场上玩耍的欢乐。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