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保国”中宪第启动大修 部分建筑几度面临坍塌

泉州晚报

争取明年修好

南安中宪第古厝,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迄今约280年历史。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宪第历经岁月洗礼,存在屋面漏雨严重、木构件糟朽严重、违章搭建杂乱无章、墙体局部坍塌倾斜等问题,部分建筑几度面临坍塌危险。

昨日,记者从南安市文物保护中心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安中宪第修缮工程(修订稿)》日前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修缮工程正式启动,争取明年修好这一宝贵的古厝建筑群。

'国保

南安中宪第古厝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现状】 蚁蛀雨水侵蚀 中宪第糟朽残损严重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安市石井镇延平东路,红砖白石的中宪第古厝建筑群安静地坐落其间。

清雍正年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兴建中宪第,历经十二载建成,共有112间。古厝建筑群,总面积77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至今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

作为闽台交流的见证,作为中国古建筑的名品,如今的中宪第却面临诸多问题:

因屋面漏雨和白蚁侵蚀,中宪第的木构件、木构架糟朽严重,且有不同程度的歪闪、局部构件脱榫;屋面局部生长草木,屋顶瓦件酥松易碎、吸水性较强;雨水大面积渗入椽板表面,椽板严重糟朽、地砖破损;墙体局部有坍塌、倾斜。此外,各建筑的装修、地面、墙面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有些部位在使用过程中改变了现状,还有些部位改变了原材料、原形制。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