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饶宗颐于101岁寿诞来临之际 再次结缘泉州——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喜迎泰斗级学术顾问
再过几天(8月9日)就是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101岁寿诞。8月2日,他应邀成为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最高学术顾问。
记者采访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长林英明先生了解到,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是由热心地方文化保护的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社团,1983年经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和福建省政府批准成立。33年来,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并创办有《泉南文化研究》刊物,陆续出版了不少泉州历史文化丛书。
饶公多次到访福建,追寻古代中国与海外交通的史迹,追寻朱子、柳永、李卓吾、郑成功等文人雅士的故居旧踪,多有咏叹:“千秋嘉会忆鹅湖,吾道从知德不孤。”在他博大精深的学问之中,福建也是他心向往之地。
饶公签字“同意 选堂”,选堂是他的字,也是他的雅号。 (朱彩云 摄)
(中新)
人物名片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湘桥区),一代国学大师。先生治学范畴广博,精通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考古学、版本目录学、古文字学、宗教史、古音乐史等。2011年7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其于197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一般民间算法,老人的生日按多增长1岁算,因此9日,为饶公101岁寿诞。
对福建文史多有研究 且屡发人未发之所见
此次饶公应邀成为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最高学术顾问,缘于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第三任理事长孙立川先生的牵线搭桥。
在今年第5期《泉南文化研究》上,孙立川先生曾发表了《千秋嘉会忆鹅湖,吾道从知德不孤──饶宗颐先生对闽南文化考察与研究举隅》,深得各界好评。
孙立川称,1993年移居香港之后,有幸追随饶先生多年,经常得饶公当面指点,并亲身见证了饶公的许多学术成就及身兼数长的艺术硕果,耳提面命。向饶公请教时,常谈及闽南文化。
而在二十卷《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中有“中外交通史”、“潮学”卷及历史、华侨史、宗教语言等篇幅,时见有涉及福建文史研究的文字,再加上饶公出生地潮州,与福建毗邻,潮语与闽南语同属一方言系,文化、习俗上多有关涉,因此,饶公对于福建的文史亦多有研究,且屡发人未发之所见。
关注古代中国海外交通史 为泉州补充极重要史料
饶公对泉州地方史补充了两条极重要的史料。
一是他引《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9期)上载解放后所发现宋碑《兴化军祥应庙记》中的记载:“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国,亦请神之香火,而虔奉之,舟行迅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朞年,获利百倍……”此文为三佛齐与泉州在南宋初期船舶往来之史实增一例证。
二是一份有关蒲氏在泉州的资料。饶公曾于台湾得见清代魏锡曾的《非见斋碑目稿本》,其中有蒲力目的石香炉题刻,该炉立于泉州承天寺中门外,其铭略云:“泉城县府前保信士蒲力目偕室李二娘仔,与十方檀信,同发诚心……时大元至正丁未年四月吉日,化主实裕。住山实和敬题。”
此碑立于元至正(公元1367)间,这位蒲力目当然是阿拉伯人,他的家室李二娘很可能就是泉州当地人。确实,自宋以降,蒲家等海外番商,客居中国众多,更有恃其财富者,与赵宋皇室结秦晋之好,已是寻常之事。时至今日,泉州城中,尚有阿拉伯血统后裔居住。而入乡随俗,此阿拉伯人也在泉州礼佛,正是泉州方言“拈香随拜”所云。
承天寺中庭外的元代石香炉已不复见,孙立川先生将饶公此条新发现资料寄示寺方,寺志编撰委员会认为十分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