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一中10名男生3年坚持背同学上6楼上课

晋江新闻网

“乔泽,我被泉州师范学院录取了。”“好样的!阿黄。”1日,一查到高考录取结果,黄天祥赶紧把好消息告诉同桌吴乔泽。

­  因从小小腿肌肉萎缩,行走不便,天祥的求学之路比同龄人要曲折得多。三年前,天祥考进晋江一中,教室在教学楼6楼,吴乔泽等10名同学自发形成一个“帮扶小组”,每天背着天祥上下楼。这一背,就是三年。

­  高一年,黄天祥的教室在教学楼6楼。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从1楼到6楼的阶梯有多少级,但天祥记得很清楚——108级,因为每挪一步,他都要付出十分的努力。

­  读小学、初中时,天祥的行走能力还好些。进入高中后,行走能力每况愈下。从一楼到六楼,他扶着楼梯扶手,走走停停,要二三十分钟才能到达。“今年春节过后,我几乎走不了路,心情很低落,一度想放弃,好在有小伙伴的鼓励,我才回到了学校。”天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走不到今天。”今年高考,学理科的他考了496分,超过本一线31分。

­  天祥不会忘记,高考期间,护送自己的任务,原本已经安排给就近考场的同学,但吴乔泽担心其他同学不习惯,独自揽下重担。“考生进考场!”一听到广播声,吴乔泽便背起他一路小跑,送达2楼的考室,再急匆匆返回自己位于5楼的考室。

­  “我们是同桌,如果我都不帮他,还要等谁来帮。而且,这对我来说没什么,对他却很重要。”人高马大的吴乔泽平静地说。

­  天祥身高1.7米、体重60公斤,父亲背起他也颇为吃力,一般爬到3楼就要停下喘口气。好在,总有热心的同学及时赶到,把天祥“抢走”。

­  1000多个日夜,“帮扶小组”分工协作,守在不同的楼层,没有特定的轮班表,没有定式的安排,有的是相同的热心和积极。就这样,天祥和“帮扶小组”一级一级往上走,一层一层往上登。放学了,上楼变成下楼,但依旧是不变的人群、不变的动作。

­  这里是他们的名字——吴乔泽、王文德、陈淇鑫、黄鑫泽、李铠钊、钟鲲鹏、李晓丰、叶明鑫、刘旺武、王明长,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黄天祥,这个“非常‘10+1’”组合创造了“背上”大学的奇迹。

­  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大学或许会更难,天祥说自己一定要去念,因为只有继续走下去,才有希望。他选择了喜欢的心理学专业,希望能学有所成,以后可以帮到别人。

­  “没有家长的请求,没有老师的安排,一切源于对同学的爱。这是学校坚持道德教育,开出的一朵真善美的花,散发着仁爱的芬芳。”晋江一中校长陈燎原表示。

另一场高考

­ 

­  中午,偶然读到新闻《这条上学路“非常10+1”》,情绪翻涌,感同身受,我觉得我必须敲几行文字,必须为那108个坚硬的水泥台阶做些柔软的注解和陈述。

­  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以一种温暖的方式,重复了1000多个日夜,他们以台阶为田,用脚掌作锄,让汗水灌溉,凭友谊坚持,劳时间记录——一名行动不便的同学、十位自发帮扶的伙伴,他们每完成一个台阶就是一次骄傲,每完成一遍来回就是一部美丽人生。他们用爱耕犁成的不单单是发生在校园里的美丽故事,还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砖瓦。

­  其实,这些高中孩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需要怀揣一颗爱悯的心,我们生活着的世界才有温度和热情,每个笑容才能清澈和透明,每个跌倒的或陌生或熟悉的人才能从容地被扶起,每双乞讨的手才能获得慰藉,每一场对话都不再需要揣摩其背后的意味深长。当然,我们走过每个漆黑的长廊也不会再有惊慌失措的回头和胆战心惊的影子。因为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坚持,才是我们心灵所想抵达的状态。

­  我想,吴乔泽、陈淇鑫等无私帮扶的同学,他们漂亮地完成了一场比高考更为重要的考试,便是人心向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