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评解局民间投资:确保起跑线上的公平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 题:确保起跑线上的公平——解局民间投资系列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下滑,提振民间投资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局民间投资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改革形成公平的营商环境,让平等待遇落在实处,让民间资本能够获得起跑线上的公平。

国务院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系列文件,已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公平准入等原则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近期国务院开展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反映,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仍难以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

从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到2010年的“民间投资新36条”,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并不少,有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但民间投资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就今年以来民间投资的增速下滑而言,这其中固然有转型期经济自身的特殊性、投资者趋于谨慎的原因,也有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有钱投不出的问题。

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政府必须沿着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路径,精准发力,保障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让“鼓励民间投资”这句话落到实处。

鼓励民间投资,必须从政策源头做起,确保民间投资在起跑线上的公平。唯有如此,才能让亟须寻找投资去向的民间资本敢投资、能投资、投好资。当前,最需做到的就是,解除体制羁绊、落实民间投资的公平待遇。

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通过负面清单的立法思维来进行。对于限制或者民间投资暂时不能进入的领域,列一个负面清单,不在清单上的领域,对所有主体同等对待,不许设置任何歧视性规定,这样才能有助于破解所谓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

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坚决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加快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切实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

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通过深化简政放权等措施,为民间资本松绑,让民间资本能够轻装前行。

为解决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照国家政策,坚持一视同仁,抓紧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开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准入,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去除各类显性或隐性门槛,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出台有效举措,促进公平竞争。

一些地方已经做出了探索。比如,江苏省宿迁市深化涉企收费改革,全面清理调整涉企收费项目,对新办工业企业、小微企业实施事权范围内“零收费”政策;福建省全面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国民待遇原则,确保民营企业在价格政策上与其他类型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只有机会公平,预期稳定,民间资本的活力才能被激发出来,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趋势才能扭转,民间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来。

[责任编辑:陈健]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