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塔如何建造?塔下是否有地宫?涂门街曾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东西塔地基有多深?建造为何采取仿木结构?
作为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东西塔在建造上仍有许多谜团有待解开。事实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曾两次探测过东西塔的地基,发现两塔外围地质浅层结构可分为四层,塔的地基为黏土层,基础埋深2.3-2.5米。根据对两座塔身所作的粗略计算,东西塔共耗用石材约6295立方米,总重约19510吨。
著名画家黄永玉大师曾撰文讲述双塔建造过程,而且亲笔画出了他所理解的施工示意图。
黄永玉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中,详细描写了他在泉州、安溪、德化等地的学习生活经历,还讲到了东西塔的建造过程,而且亲笔画出了他所理解的施工示意图。
【地宫谜团】 耗时22年建造 双塔下有地宫?
众所周知,如今的东西塔是宋代时建造留下的石塔。从宋绍定元年(1228年)到嘉熙元年(1237年)竣工,西塔耗时10年;从嘉熙二年(1238年)到淳祐十年(1250年)告成,东塔耗时12年。如此算来,东西塔建造工程前后共22年!
泉州学者王寒枫曾称,东西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在造型规制和建筑结构方面,还不曾有什么石塔能超越它。作为佛教石塔,东西塔仿佛披着一件神秘的纱巾,双塔内部和地下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少专家学者心中也是谜团重重。
“传说东西塔下有地宫,里面藏着很多宝藏……”民间关于东西塔的地宫有很多传说。1980年起进入开元寺担任园艺工的蔡其呈认为,东西塔下面肯定有地宫,而且很大、有很多宝藏,“1982年倒下的阿育王塔,里面都有很多宝贝,更何况是东西塔!”
蔡其呈说,1982年一场大台风吹倒了开元寺大殿前的一株古榕,倒下来的榕树压倒了大殿前两侧的一对阿育王塔。阿育王塔被认为是舍利塔,里面装有佛像、古铜镜、佛经,“底柱有唐朝佛经”。
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尝试为西塔“治病”时,曾向记者介绍:“塔心应该是实心的,里面一般有舍利子、经书以及佛像之类的东西。”
【施工传说】 黄永玉著书称 建塔挖了数万土方
身高约50米的双塔,当年建造时是如何把巨大的花岗岩石砌起来的?旧时传言,建造东西塔需要许多土石,涂门街就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然而,关于东西塔的建造过程,民间众说纷纭。
著名画家黄永玉大师,年轻时曾在泉州安溪、德化等地求学,并在开元寺与弘一法师有过一面之缘。他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中有这样的描写:
“盖塔之前为了打基础,挖了几万土方,弄成两口二三十米深的大坑,坑底一层层用花岗岩垒到地面。工程没搭脚手架,只将周围的土方夯成宽阔的、平坦的斜坡大圆圈,雕刻好的石料用推车运上去装砌。
塔身越砌越高,平坦的运石斜坡圆周越大,原来挖出的上万土方不够了,向南安那边要求帮助。
工程一天一天地进展。远远望去,最后两座临近完成的大石塔让两座大山埋在土堆里头。推开两座大山,露出高插云际的东西塔,运走的泥土变成从北到南五里长的涂山街。”
【地基考究】 外围地质分四层 塔基埋深约2.5米
关于双塔的地宫,专家们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双塔的地基,国家有关部门曾在1977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探测过。
王寒枫的《泉州东西塔》中记载:1977年9月,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地质队采用回转式钻机(SH-30型)进行钻探。1986年3月,国家地质局地质研究所采用最新的雷达探测器对东西塔的地层进行了扫描。
“两次勘查的结论基本一致,均认为两塔外围地质浅层结构可分为四层:第一层为人工填土,第二层为黏土,第三层为亚黏土,第四层为风化壳。离地面20米以下为花岗石基岩。”
王寒枫称:由此可知,东西塔的地基为黏土层,基础埋深2.3-2.5米。这样的地基持力层为硬塑老黏土,工程性质良好,强度高,压缩性低。
“东西塔的基础建立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整体塔身的荷载稳定性是极为可靠的。”王寒枫认为,由于历史资料的欠缺,虽有探测报告,但对东西塔的地基工程结构还是很模糊的,要窥知它的“真面目”,只有等待以后的机会了。
【塔重测算】 耗石约6295立方米 总重约19510吨
由木而砖,由砖再石,东西塔工程浩大,耗资难计。那么,您知道双塔耗用了多少石材吗?
《泉州东西塔》介绍,在建造过程中,东西塔耗用的石材数量是相当惊人的。按照工程施工近地取材的原则,建造东西塔的石材,当是出自泉州西门外约12公里处的南安石砻。
南安石砻的花岗岩蕴藏丰富,结晶颗粒细而均匀,石英含量大,具有容量高、抗压强度大、坚固耐冻、耐风化、耐腐蚀等性能。
而根据对东西塔塔身所作的粗略计算,东塔砌用的各种大小不同形状的构件石材约3345立方米。按石材物理力学标准,应是中粒花岗岩,属第九类,XⅢ级。“以每立方自然容量3100公斤计算,东塔自重约10370吨左右;西塔砌用各种大小不同形状构件石材约2900立方米,自重约9140吨左右。两塔共耗用石材约6295立方米,总重约19510吨。”
【结构非凡】 仿木榫卯结构 助双塔挺过明朝大地震
据记载,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1604年12月29日),泉州发生八级大地震,连震十余次,波及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当时,“泉州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城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当时,东塔只是塔刹坠下,塔身岿然不动,西塔完好无损。
东西塔能够如此坚固牢靠,与其结构是分不开的,即采用木作结构榫卯节点拼接法,环环相扣。
王寒枫介绍,泉州建造东西塔时,北宋李诫《营造法式》已颁布130年,但《营造法式》并没有造塔之类,更无提及仿木石塔问题。然而,技艺高超的泉州石工匠师,既掌握《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又从建造石塔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刚硬的花岗岩石块雕凿成立柱、栌斗、楣枋等构件。
也因此,东西塔成为中国前无先例、后无可比的真正仿木楼阁式石塔。这是东西双塔的不同凡响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