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登泉州东西塔探因 揭秘十年体检和修缮施工要点

海峡都市报

东西塔漏雨渗水造成的石质构件损害情况如何?昨天,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地看到目前东西塔的现状,泉州市文保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领着媒体记者登上了西塔。

眼前是一览无遗的东西塔表面风化问题,身后是十年调研后的东西塔“体检报告”。时隔60余年,东西塔将再次启动修缮,预计用时1年,勾缝防渗漏是重点工作。

从西塔看东塔,猴行者浮雕在站立千年后风化严重

从西塔看东塔,猴行者浮雕在站立千年后风化严重

过去这十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陈青、泉州市文保中心副研究馆员姚洪峰等三人,全程参与了东西塔勘察调研。这次修缮,他们三人也将作为主要的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并指导修复工作。我们有幸采访了他们,讲述各自与东西塔的情缘,解密勘察体检过程和施工要点。

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说,根据相关要求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修缮,本次修缮最重要的是治理漏雨渗水问题,相关部门将发挥协调督促的作用。

据悉,本次东西塔修缮工程耗资约300余万,由国家文物局出资。

西塔顶有不少白色水渍痕迹

西塔顶有不少白色水渍痕迹

【登塔体验】

塔上走廊 可见风化石屑

昨天上午10点,西塔。

盛夏的热浪,在西塔红色的塔门后,瞬间遁了形。与塔外石雕精美不同,塔内则低调很多,都是未经雕刻,墙面上不时可发现旧时的标语。

用花岗岩石块建成的塔心柱呈八角形,贯穿于各层,支撑起整座塔。塔内一楼至二楼是铁质楼梯,窄得只能走一个人,坡度陡到要扶着扶手才不犯怵。二层到五层是木梯,部分已经风化断裂,木扶手也有了松动的痕迹。

塔内塔外是两种颜色。塔内石块表面比较平整,被风化得少,颜色是较为均匀的白灰色系;塔外的石雕已是黄黑色调,石雕上零星裸露着风化表皮脱落后凹凸不一的石雕层。

最令人叹息的是,四、五层外墙的浮雕风化腐蚀相当严重,尤其是靠近新华路一侧,有的石面竟如酥油饼皮一般呈暗红油腻半透明状,有些已经呈现着油腻的黑。

沿着塔外只能容一人侧身行走的走廊走上一圈,脚底到处是随风剥落的石屑。

到了五层,还未及抬头看,铺面而来的便是一股酸臭的鸟粪味,夹杂着塔刹附近不时传来的鸟鸣。视线可及之处便有几处鸟窝,一处鸟窝里还有白色的鸟蛋。顶层的部分石梁连接处,有白灰色结垢,由于渗水原因,塔内部也留下了很多水流过的痕迹。

东西塔剖面图和平面图

东西塔剖面图和平面图

早年空气污染 加剧风化程度

“西塔的表面风化和漏水问题,比东塔严重。”姚洪峰边带路边解说。“绕着西塔各层走廊走一圈,就可以发现,塔身的西南方向也就是靠近新华路的一侧,表面风化比其他朝向的都要严重。”跟在姚洪峰的身后,对比这同一层外侧的石雕,确实很明显。

同一座塔,为何这一侧风化最严重?姚洪峰说,这要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西塔的西南方向,建了一家味精厂,排出工厂废气的烟囱刚好对着这一面直排,这些酸腐性气体加剧了塔外石墙的损坏。

在开元寺工作了30余年的蔡其呈也佐证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实是东西塔外立面风化加剧的一个明显时间节点。“除了这个味精厂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汽车在这个时候兴起。当时东塔边上就建有一个停车场,几十辆车子在停,而且过往的汽车也慢慢多了起来。”蔡其呈还记得,当时往东西塔上摸,手上就有一层黑油。

西塔上有的浮雕石面如酥油饼般脆弱

西塔上有的浮雕石面如酥油饼般脆弱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