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绵城市旨在恢复水在自然和城市中的正常循环;作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泉州已经有了田安公园等样本;我市将构建城市雨水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的综合管控体系,争取在东海组团率先实现海绵城市落地
市区田安公园是我市首个以海绵城市标准建设的公园 (陈起拓 摄)
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带来的强降雨,使多地内涝严重,成为媒体关注焦点。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内涝已成为许多城市的顽疾。为此,泉州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加大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减少城市内涝。
雨洪粗放式管理在导致城市内涝的同时,往往对生态造成较大破坏。根除城市内涝的途径之一是重建地下管网,但因城区管网线路复杂、改造体量大,资金需求度高而难以实现。海绵城市因其经济性与环境友好性成为政策首选,至2020年我国相应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虽属丰沛雨区,但过于集中的降水,常出现干旱和雨涝交替的现象,部分路段在暴雨天气会出现积水现象。对此,市人大代表蔡进强在去年两会召开时提出了“尽快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建议称,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不再“城中看海”,海绵城市将为城市水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为城市治水指明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