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新”在哪儿?发展更多融入“新”概念

新华社

新华社福州6月30日电题:福州新区“新”在哪儿?

自去年8月30日获批成为第14个国家级新区以来,福州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而逐渐引起外界关注。记者近日在福州新区采访发现,虽然设立时间较晚,但其发展更多融入“新”的概念:树立新理念,布局新产业,打造新优势。一个崭新的国家级新区正在海峡西岸崛起。

新理念:借助外脑推动新区建设

翻开地图,福州新区处于福州沿江滨海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从更大范围来看,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区位条件独特。福州新区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涉及马尾区、仓山区、福清市、长乐市的26个乡镇(街道)。

在这样一个黄金地带发展国家级新区,福州市决策者有一个共识:一定要坚持高端引领,积极借助外脑、外力;同时坚持规划先行,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引领高水平、高质量开发建设。

获批不到一个月,福州市就在北京召开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为新区发展贡献智慧。

这样的座谈会福州市召开了不下10场,有面向国家部委、省直机关、人大政协的,还有面向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的,凸显规划之慎重、视野之开阔、发展之迫切。

福州市还组建了专家顾问团队,通过“院士领衔、专家参与、团队负责、地方合作”的方式,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多名院士组成科研规划设计团队,帮助做好新区顶层设计。

在此基础上,福州市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布局,实现“多规合一”。据福州新区办负责人介绍:“我们进行无缝衔接,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林业、市政、水利、海洋等专项规划在新区规划蓝图上达成共识,形成新区规划建设一张图,并为今后新区审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新做法:布局新产业汇聚新动能

2月,我国首个新业态VR(虚拟现实)产业基地落户福州新区,该基地涵盖软件研发、硬件生产、行业认证等与VR产业相关的各个领域。

“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力争使基地生产规模达到千亿级别,围绕VR产业生态系统培养各类技术、营销及管理人才超过五万名。”网龙公司CEO刘路远说。

VR产业只是福州新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案例。根据《福州新区总体方案》,新区要建设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作为东部沿海蕴含很大潜力的价值洼地,福州新区的现代产业基地定位正获得越来越多产业界认同,大量新兴产业项目往新区聚集。

去年12月以来,福州市先后举办了4场大型的新区推介会,签约新区项目265项,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新区正形成新兴产业汇集之势: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将投资近163亿元建设核电装备产业园;三峡集团将建设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打造面向沿海、辐射全球的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京东方将建设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产业基地……

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等一批新型产业正在福州新区崛起,其中24个项目列入今年福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

今年5月福州新区列入全国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新区还建立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

新优势:汇集国家战略打造开放视野

位于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是全球首家国际化专业海产品交易所,也是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

“我们采用‘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改变传统渔业贸易模式。目前发展境内外会员350家,马来西亚分中心已建立,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分中心正抓紧筹建。”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说。

该交易所是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等国家战略在福州新区交会叠加的一个生动写照。“多区叠加”的优势使得福州新区的发展更具全球视野、开放气质和改革精神。

总面积31.26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全部位于新区范围内,福州片区对标国际贸易先进规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7批体制创新举措77项,属全国首创的22项。福州市还将引导更多企业在福州片区注册,加快江阴整车进口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园、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海峡国际智贸城等平台建设,扩大对外经贸规模。

作为“海丝”核心区战略枢纽城市,福州市要将新区打造成为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合作试点。

新华社记者康淼、刘娟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