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龙怎么过端午:包粽子、吃卤面、艾叶洗澡

海西晨报

今天是端午节,你要怎么过节?

“端午节是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是龙舟节、诗人节、民间体育节。”昨日,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表示,闽南地区端午节活动有异有同,具有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厦漳泉龙怎么过端午:包粽子、吃卤面、艾叶洗澡(习俗)

傅惠燕参加社区的包粽子比赛。记者晋君摄

划龙舟是必不可少的,闽南地区的龙舟赛又有自己的特色。过去,龙舟竞渡终点以鸭子为标的,竞技场设在水面上,率先到达终点的龙舟队伍,派人走过擦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然后打开一个盛鸭子的木箱,跳入水里抓鸭子。“后来演变成抓鸭子游戏,是陈嘉庚先生引进集美学村的,后来便建龙舟池、赛龙舟、抓鸭子、比泳技。”

厦门 端午节去儿子家过

思明区厦禾路傅惠燕一家

2005年退休后,傅惠燕就搬到了厦门,一家三口住在厦禾社区源昌国际小区。

“每年端午节我都要亲自包粽子,糯米、香菇、五花肉和板栗等馅料先用油炒一下,包好之后用高压锅压上50分钟,非常可口。”傅惠燕告诉记者,自己包碱粽时差不多10斤米放4两碱。

傅惠燕告诉记者,自己有90岁的老母亲,还有7个兄弟姐妹。到端午节前,只要有时间,她都要到龙岩的母亲家和泉州的儿子家里去包粽子,有时候还到兄弟姐妹家里去包。除了包粽子,每年端午节,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是必不可少的。“原来住在闽西的时候,端午节还会烧一锅莲藕老鸭汤。”

“今年端午节,我要到儿子家去过,家里刚添了一个小孙子,5个月大。”傅惠燕说。(晋君赖雪莹)

漳州 打午时水洗澡防长痱

湖内新村郑惠聪一家

划龙舟、挂艾叶、吃粽子,这是全国各地端午节的普遍习俗,但老漳州人过端午节时,还有很多本土特色的活动。

今年75岁的郑惠聪是土生土长的漳州人。每年端午节,孩子和孙子们都会回到家里和老两口团聚过节。一大早,郑惠聪的爱人会到市场上买来鲜花、水果,祭拜水仙王(屈原),并在自家大门、房门的门楣上插艾叶。中午时分,郑惠聪的爱人还会亲自打卤面,一家八口一起吃卤面。

“以前家里过端午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郑惠聪笑着说,以前住的老房子都有水井,中午时刻,太阳正直照射到水井中的水。这时,他们一家人会将井中的水打起来洗身子、洗脸、洗手脚。据说这种“午时水”可以避邪祛瘟,防止入夏生痱子,外出不会被蛇咬。(黄小英)

龙岩 艾叶熬水全家人洗澡

龙岩市新罗区龙腾路林先生一家

来自上杭的林先生在龙岩待了10多年,一家都是客家人。他告诉记者,龙岩地区有多个客家县,每个地方的风俗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地方是五月初四过端午节,而有些则是五月初五过节。他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过节。

“我们客家人会提前准备一些药草,在端午节那天将药草熬成汁,加入洗澡水中,每个人都要洗。”林先生笑着说,洗完后晚上都不会被蚊虫叮咬。往年的端午节,林先生家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准备一桌好菜,摆上做好的粽子,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在农村的话会更热闹,兄弟几个相互串门一天吃好几餐。”林先生说。(廖燕妮)

泉州 她的端午节就是包粽子

鲤城区天后路许雪清一家

前天,在泉州鲤城区南门天后路的一条小巷内,记者见到了许雪清阿婆,她专门做“鲍鱼粽”,在泉州小有名气。

许雪清今年62岁,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近年来每到端午节前都特别忙,因为她做的粽子好吃,邻里和许多朋友纷纷慕名而来,有的更是早早地下了订单。太忙了没办法,许雪清儿子的岳母以及儿媳全上阵,单这一两天,每天就要包一两百斤的糯米。按每斤米包5粒粽子计算,一天要包1000粒左右。

由于天气炎热,她们就直接在楼下一间宽敞的店面里操作,旁边有几口铝锅和高压锅,伴着“咝咝”的响声正散发出白色的雾气,粽香袅袅。几个人围坐在烘炒过的金黄色糯米旁边,8种配料分别装在不同的碗碟里,一双双巧手上下腾挪,不一会儿,一粒粽子就绑扎好了。

许雪清包鲍鱼粽纯属偶然。大约10年前,她选了些配料精加工后将粽子做好,想留着端午节吃,没想到,刚做好就被邻居纷纷给“让”走了。大家都说她做的粽子好吃,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她“让”粽子。(万代辉)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