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海洋健康,守护蔚蓝星球”。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本报发布《2015年泉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详见第四版)。公报显示,2015年,泉州市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按海洋功能区划海域面积测算,泉州海域达到二类以上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为92.7%(一类为“清洁”,二类为“较清洁”),比2014年提高1.8%;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94.3%,比2014年提高2%。海洋沉积物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站位比例为100%。海洋贝类质量总体良好,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本报记者 吴宗宝
主要海湾 水质略有改善
2015年,我市对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安海湾等6个典型海湾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各海湾湾外海域处于第一类或第二类水质。其中,湄洲湾、大港湾和深沪湾以第二类水质为主;围头湾以第二类和第三类水质为主;泉州湾和安海湾以第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与2014年相比,深沪湾和湄洲湾水质略有改善。
海洋贝类 铜含量降低
2015年,我市对泉州市近岸海域主要养殖区的菲律宾蛤仔、近江牡蛎、僧帽牡蛎等50个样品进行海洋贝类质量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石油烃、铜、铅、镉、多氯联苯、腹泻性贝毒和麻痹性贝毒。结果表明:所有贝类样品石油烃、铅、镉和多氯联苯含量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52%贝类样品铜含量处于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所有贝类样品均未检出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与2014年相比,贝类体中铜含量有所降低。
海洋垃圾 木制品类居多
去年10月,我市在惠安县崇武西沙湾海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监测显示:海漂垃圾监测区域内海面漂浮垃圾共有14种,类型为塑料类、纸类、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平均密度约为0.24千克/平方公里。海滩垃圾监测区域内海滩垃圾有16种,其类型为塑料类、木制品类、橡胶类、织物(布)类等,其中木制品类占4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占25%,平均密度约为277千克/平方公里。
海水浴场 青山湾水质“优”
2015年4月至10月,我市对青山湾和西沙湾海水浴场连续进行水质监测和综合评价。青山湾海水浴场水质状况和健康指数为优,西沙湾海水浴场健康指数为良。适宜游泳月份为6月至9月份,该监测时段内,青山湾和西沙湾海水浴场适宜游泳的天数比例均为91%。
海洋保护区 保护对象数量稳定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古树桩、古牡蛎礁的数量和状态稳定。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稳定,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劣于海水水质第四类标准,其他各项监测要素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