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中医世家五代19人从医 矢志传承救死扶伤谱写佳话

泉州晚报

今年66岁的陈柏志是安溪县中医院的一名医生,集中医、气功、针灸技术于一身的他,幼承家学,从医40余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退休后被安溪县中医院返聘,继续在岗位上发挥余热。而他的家族,五代人先后19人从医,谱写了一段中医传承的佳话。近日,记者走近这位老中医,了解其传承发扬中医的故事。

年过花甲的陈柏志依然超负荷地工作

出身中医世家 从小耳濡目染

1951年,陈柏志出生在长坑乡南斗村一个中医世家,祖父陈太延早年在印度尼西亚行医,其父陈孙丰在家乡执掌“德源诊所”,后在长坑乡联合诊所行医,擅长小儿外科,祖传丹、膏、丸、散闻名十里八乡。其兄陈茂轸在长坑中心卫生院行医,兼任县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陈柏志从小耳濡目染,在父兄的指点下,熟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众多中医古典名著和家传古籍。

1971年,陈柏志成为长坑乡玉湖村医疗站一名年轻的“赤脚医生”。“想当好‘赤脚医生’绝非易事,内、外、妇、儿、急诊须科科兼顾。”他说。1979年,他补员到祥华卫生院,成为一位真正的医生。

其间,陈柏志结合大量临床资料,潜心研究医疗气功,结合中药、针灸,寻找攻克疑难杂症的钥匙。1985年,因在骨伤、小儿脑瘫等疑难症的治疗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树,他被破格录取到福建中医学院外科提高班进修,后又入读北京光明中医大学,圆了儿时的大学梦。

善治疑难杂症治疗另辟蹊径

现在已年过花甲的陈柏志,依然超负荷地工作着,有时一天工作超过10小时。尽管如此,工作之余,他仍孜孜不倦地钻研如何利用传统的中医气功、针灸、中药来攻克世界疑难病——癌症。

“中医在治疗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疑难病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独到之处。”陈柏志说,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根据病期早晚和患者体质强弱进行医治。有的患者经过中医药针灸,瘤体缩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据介绍,2012年和2013年,他应邀到台湾金门县作“中医针灸抗癌”和“癌症不是绝症”学术讲座,开安溪与金门两地中医学术交流之先河。“陈医生治疗新主张,在金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金门县药用植物协会总干事施佳旺说,陈柏志医生对小儿脑瘫、癌症等疑难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他能够综合癌症康复者的经验,提出适度治疗的方案,同时辅以针灸与中药长期调治,稳定患者病情。

家族矢志传承 五代19人从医

1991年,陈柏志作为重点、特殊人才进入安溪县中医院工作。在安溪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科20多年里,临床治疗、教育科研,兢兢业业,视病人如亲人,还多次为家境困难的患者捐款捐物。

“中医针灸不是小科小术,而是能治疗重病疑难杂症重要的生力军。”近几年来,陈柏志把在气功、针法、中药方面运用的经验和有效验方,结合案例,编写了《陈柏志中医临床经验集录》,并于去年6月出版,捐赠给国家图书馆收藏。

因家学渊源,陈柏志的三个孩子,三个哥哥中的两人及多个侄子都子承父业,从事中医。长子陈廷辉现任安溪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副科长,作为小儿脑瘫康复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坚持扶助残疾人工作,采取各种方式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2013年获评省助残先进个人。陈柏志大哥陈茂轸的孙子陈小塔也学起了中医,毕业后在福州第一医院工作,成了陈家中医的第五代传人;陈小塔的妻子则在省立医院工作,他们都是“中医世家”的接班人。目前,陈柏志家族从医的人数达到19人。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