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闽南版4月30日讯 29日,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就立法项目《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预备项目)、《泉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调研项目)向社会公众发放征求意见表。
受产权不清、缺乏资金等诸多问题困扰,泉州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一直未能有效进行,此次,这一问题被列入泉州市2016年立法计划。
对于两项立法,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可以通过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我们将统一收集整理并转交给立法单位。
1.《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
现状:存较大隐患,缺乏修缮
中山路及两侧骑楼建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调研人员称,大部分骑楼建筑始建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受风化、潮湿等自然因素影响,建筑结构及使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隐患。同时,因产权不清、缺乏维修资金等原因,中山路骑楼的修缮保护工作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实施。
立法:解决产权不清无法翻修的困扰
根据立法项目起草工作方案,立法将解决5个主要问题:一是明确中山路骑楼建筑的保护内容及其相关保护要求;二是进一步规范骑楼建筑的维护、维修、翻建及店商广告设置等行为;三是通过立法,解决好因产权不清而无法进行翻修的困扰;四是明确骑楼建筑所有人或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落实好主体保护责任;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2.《泉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现状:年久失修日渐破败
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分布在泉州古城以及各县(市、区)的具有闽南地方传统特色的历史建筑众多。
“目前,这些历史建筑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年久失修、日渐破败,或因缺乏维修资金、施工工艺不到位,导致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相关调研人员指出,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规定,历史建筑的认定滞后,保护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相关的保护措施、保护责任难得到落实。
立法:保护资金落实 建立补贴制度
根据立法项目起草工作方案,立法将解决5个主要问题:一是明确历史建筑的认定标准;二是制定历史建筑的认定、公布程序;三是制定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明确历史建筑修缮、翻建的申请主体和报批程序,明确相关审批主体的责任与权限,明确历史建筑所有人或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四是保护资金的落实,建立历史建筑的修缮、翻建补贴制度;五是制定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这两项立法工作拟成立以泉州市副市长张永宁为组长、泉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黄世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由相关部门、科室人员组成的起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