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转身“步行街” 泉州西街还要走多远?

泉州晚报

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西街自唐朝已经“列屋成街”,成街至今已超过1300年。“五一”三天假期(4月30日至5月2日),西街试水“步行街”,打造慢生活休闲游模式,这对市民和游客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那么,从历史中走来的西街,如今的休闲业态发展如何?离一条可永久设立的步行街来说,还有多少可以打造的空间?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华丽转身“步行街” 泉州西街还要走多远?

西街试水“步行街”,打造慢生活休闲游模式,将给市民和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休闲业态现状

将西街打造成一条步行街,成为游客愿意逗留的旅游景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缺一不可,那么,西街如今的休闲业态如何?

吃 泉州美食西街有大半

泉州的特色美食,西街占了大半。若想在西街好好品尝一下泉州美食,就得清空肚子再开始行走。

这里的润饼皮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这里的面线糊是不少泉州人美好一天的开始,这里的元宵圆“滚”出团圆味……这里还有各色口味各种形状的糕点,比如发糕、甜糕阿、发财龟、麻糍、贡糖、绿豆饼等;还有泉州各地的特色小吃,比如南安洪濑鸡爪、安溪湖头米粉和晋江安海土笋冻等。

住 发展特色民宿十余家

西街周边街道有一些星级酒店,但西街及两侧街巷只有一些民宿。泉州首家民宿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那也是西街的首家民宿,即旧馆驿青年客栈。无记民宿老板黄梅君告诉记者,目前西街的民宿至少有十余家,他们均接受网上订房。如今,不少游客,特别是背包客,他们来泉旅游,经常采取网上定民宿的方式。“一到节假日,民宿基本客满。”

据悉,民宿的相似点是一般都开在民宅里,特别是古大厝里,且都充满了浓郁的闽南味。他们的创办人一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从小生活在市区,特别是古城区里,熟悉泉州市井生活,长期浸润在闽南文化里,对古城文化有很深的感情。在受到民宿较发达的旅游城市丽江、厦门等的启发后,他们纷纷回到家乡开设民宿。

华丽转身“步行街” 泉州西街还要走多远?

游客在西街咖啡馆休息

行 人车混行停车位紧缺

来到西街,饱受诟病的就是这一带的交通了。黄梅君说,住在其民宿的客人曾表示,钟楼的红绿灯似乎是摆设,大家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而行走在西街上,冷不丁地就会被阵阵的公交车或小车的喇叭声吓到,一转身可能又会和电动车或自行车相刮擦。

而自驾游的游客最担心的是停车位的紧缺。据悉,西街周边现有5处停车场,分别是位于新华路的开元寺旅游区配套停车场、位于西街的影剧院停车场和钟楼地下停车场以及位于中山北路的威远楼停车场和中山公园停车场,总共能提供530个小车停车位和12个旅游大巴停车位。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各停车场工作人员均表示,平时停车位就比较紧缺,基本没有空位,一到节假日更是供不应求。

游 文化宝库适合深度游

西街适合深度游,认真走起来,几天几夜都不够。西街共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开元寺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旧馆驿建筑群(整体风貌)、泉州朱鉴祠、泉西基督教堂、奉圣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统计显示,整个西街片区现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购 众多伴手礼任君选择

到西街可以买什么?目前,泉州已开发了众多伴手礼,在西街基本上都可以买得到。西街上开有闽南特产店,既有各色可带走的小吃,如润饼菜、贡糖、麻粩和果脯等,也有地方的特色产品,如市区茶饼和永春香等,还有不少新兴的文创手工品,比如西街裴巷大拾堂工作室开发的闽南文化手绘系列产品。

娱 传统文化体验待开发

大拾堂2013年进驻西街,专门从事文创产业。说起西街的娱乐体验,其创始人之一阿耒觉得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她说,泉州有很多传统工艺和传统戏曲,但是游客来游玩时,除非正好碰到一些特殊节日,不然基本与这些传统文化无缘。

华丽转身“步行街” 泉州西街还要走多远?

西街小吃众多

提升打造空间

现状如此,西街离永久的步行街还差多远?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博物馆馆长、创意产业业内人士,为西街改造建言献策。

分类开发 利用好各类建筑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带领的泉州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利用与海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课题组,此前就曾深入西街调查走访,并形成研究报告。知道西街准备建成步行街时,他表示“是时候开发了”, 但他表示,开发利用应该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对区域内的建筑应分为绝对保护、相对保护、控制建设三类。

属于绝对保护的,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名人故居和各时代典型建筑等,划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挂牌公示,按原貌修护。

属于相对保护的,如保存较好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民国时期典型建筑等,在统一的规划方案下,可继续作为居民住宅。

属于控制建设的,是不具备保护价值的建筑,如零星闲散地段、工厂厂房等,可逐步实施拆迁,并在规划的要求下进行整治,为民间民俗文化留出空间,让民间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合理布局 完善旅游六要素

旅游方面,陈建中建议打造西街核心区,以西街步行街为中轴,辐射两侧,在核心区内合理规划,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挖掘、开辟古城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民俗用品、老字号物品等具有泉州传统特色的小店铺,开设风味小吃店,让游客品味地方风味小吃。同时把南音、提线木偶、梨园、高甲等特色剧种引导移植到各个角落的古大厝戏台,错开时间,定时、定点进行动态艺术表演。

同时以西街为中心,辐射大泉州文化旅游,引导游客继续游览府文庙、清净寺、承天寺、关岳庙、天后宫、清源山等历史文化遗产。“还可以创作一场具有泉州古城、海西文化特色的主题晚会,定时定点演出。”

华丽转身“步行街” 泉州西街还要走多远?

特色民宿是不少游客的首选

配套跟上 拓改交通整治立面

市民王先生是个“老泉州”,对于西街改造成步行街他很是赞成,但他表示,西街沿街店面年代都比较久远,有必要进行沿街建筑立面的整治改造。

市民阿耒建议加强古街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下管网、生活垃圾转运等问题。同时,古街区公厕等基本配套设施相对不足,今后的保护和整治中应充分考虑到。还应进一步完善公交系统、旅游标识、旅游咨询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

绘旅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梓瑜在西街有两家门店、两家客栈、一家餐厅,因为经常出入,所以对西街比较了解,同时作为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她对泉州元素感情颇深。她觉得西街改造对区域内的居民影响较大,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些居民生产、生活上的影响降到最低。

此外,她觉得西街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在西街抬头都是蜘蛛网一样的电线,亟须改造。

交通方面,陈建中建议拓宽西街功能区外四周的交通道路,先拓宽新华路,规划建设大寺后、中山路、庄府巷相通的旅游观光高架桥,既可提升旅游观光道路的畅通无阻,又可以缓解古城交通压力。

泉州市人大代表张美雪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大西街片区保护改造力度 塑造泉州核心旅游区的建议》,建议加强对公交、的士司机的岗前培训。加强对公交、的士司机以及三轮车师傅的礼仪培训和旅游知识培训,使他们熟悉城市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旅游知识等,以便能够迅速准确地满足游客需求,成为城市形象一面流动的旗帜。

深度开发 让文化“动”起来

在《关于加大西街片区保护改造力度 塑造泉州核心旅游区的建议》中,张美雪建议深度开发西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六老文化”(即老街巷、老建筑、老口味、老乡音、老手艺、老习俗),有机融入现代商业、娱乐、休闲等元素,建成一个以文化为核心,集商贸、旅游、休闲和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都市休闲及文化街区。

对古民居可以进行保护利用,在其中引入小型专题民俗展示馆和泉州讲古、木偶、南音等传统表演。

对未列入保护计划的普通民居,则可引导投资旅游民宿、茶馆、土特产品“老字号”、创意作坊等旅游休闲文化场所,可以让游客参与、互动,体验地道闽南语的听说读写。也可以集中展示小吃、剪纸、木偶制作等老手艺,把文化底蕴深层次元素展示出来。“只有让文化‘动’起来,才能让古街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焕发出生机活力。”

李梓瑜也觉得,增加古城游的文化项目可以让更多人能够真正走近古城了解古城。吸引一些创意达人加入,也可以增进西街的活态。

参照先例 成立专项保护基金

泉州市政协委员、金利来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魏文枢在之前的市两会就提出过有关西街保护整治的相关建议。他觉得西街改造成“步行街”要参照学习福州三坊七巷和厦门中山路的成功模式,“若从经济角度来说,只要将西街保护建设好了,永远都是一笔精神财富和泉州的一张新名片,将会带动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链的经济收入。”

此外,他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以根据古城区保护规划的需要,尽快成立“古城专项保护建设基金”机构。

[责任编辑:黄如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