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相遇 泉州千年提线木偶书写传承新故事

今日泉州网

今日泉州网4月13日讯 (记者 廖静)“初练的时候在家吊啤酒瓶,练习臂力;如今我已经学会让木偶摇头、走步、画圈……。”今年11岁的潘诗颖学提线木偶已有2年多了,一边比划,她一边向记者讲起木偶的“门道”。

“新”“旧”相遇 千年提线木偶书写传承新故事

图为木偶老师陈应鸿向学习提线木偶的孩子讲解一些基本要领。廖静摄

“新”“旧”相遇 千年提线木偶书写传承新故事

图为木偶老师陈应鸿向学习提线木偶的学生一步一步演示一些基本动作。廖静 摄

每逢周末,福建泉州青少年宫兴办的提线木偶兴趣班里,“一二三四”跟着老师的节拍,跟潘诗颖同龄的十几个孩子逐渐让手中“木偶”走起了舞蹈步子来。

泉州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迟于唐末五代已在泉州及周边地区流行。此后历经宋、元、明、清以至当代,传承不辍。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

这一群业余学木偶的孩子,或好奇、或好玩,走上了学习木偶的道路。他们的木偶老师是陈应鸿和黄文君夫妇,都是泉州木偶剧院的专业老演员,学戏演戏近40年。

“教这些小孩子与教科班学生太不一样了。”国家一级演员陈应鸿介绍道,他们初学的时候,年纪太少,当时手臂力量不够,不少小孩吃不了这个苦,原先的20人一个班,如今只留下13人;再加之他们因为兴趣学习,学习时间跟科班相比远远不够。

“刚接手的时候,我比较担心,怕现在小孩娇生惯养,学不下去。”陈应鸿13岁学艺,登台表演无数次,如今已经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可除了教过戏剧院校的本科学生外,他并没有接触过“儿童”学生。

相较自己的学艺经历,他刚开始担心这个兴趣班开不下去。“学木偶剧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出成绩;加之如今木偶专业学习者毕竟不多,而大都都是专业学校的学生。”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