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海昏侯墓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公众固然已被以公斤或吨来计量的金银和铜币“亮瞎眼”,作为考古人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昨天下午,海昏侯墓发掘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做客中原国学讲坛,以大量现场图片和生动的讲述,完整再现了海昏侯墓的发现、发掘过程,让很多关心这一近年最火考古项目的文博爱好者如临考古现场。讲座结束后,杨军就很多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发掘出的玉器 新华社发
发掘出的铜火锅 新华社发
海昏侯墓发掘领队杨军
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昨天下午,杨军的讲座不知不觉进行了3个多小时,比计划整整多出1个小时。“我是有河南情结的。”杨军笑言,上世纪90年代初,他正是在郑州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为期一年的考古领队培训,拿到了资格证,才正式开始领队生涯。所以,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3月初在北京举办以来各地讲座邀约不断,但他只接受了北京和河南两地的邀请。
经过半年的媒体轰炸,很多人都知道了海昏侯墓的一些情况,但杨军仍然给河南的文博爱好者带来了惊喜。无论是汉代的火锅、冬虫夏草、外形奇特的蒸煮器,还是海昏侯刘贺的率性、朝廷的纠结,杨军讲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杨军坦言,自己和很多参加这次发掘的考古人的“职业生涯”已经注定要被改变,虽然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发掘,但整个海昏侯墓现在看到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两代考古人去整理研究。
如今,海昏侯墓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考古项目,不仅跻身中国社科院2015年考古六大新发现,还正在角逐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或许是很多考古人可遇不可求的,杨军坦言,自己这几年来一直处于兴奋与压力交织的状态。“刚开始当然是兴奋的,汉墓十室九空,这里却基本没有遭到破坏,通过这个墓葬,你可以看到完整的汉代经济社会文化状况,一个风云动荡的大汉王朝的风貌,这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它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又在社会这么高的关注之下,所以也有压力。我舒缓压力的方法,就是把它当成一个猜谜的过程,一个一个地揭秘,工作就会更有趣味,压力就变成动力了!”杨军说。
未解之谜可能需要两代人去完成
大河报记者:确定墓主后,海昏侯墓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您最关心的又是什么?
杨军:谜还有很多,比如刘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竹简里面会不会发现改变我们目前历史认知的东西?内棺发现了刘贺的私章,他做海昏侯和昌邑王的公章会不会也在?等等。不过我最关心的其实是海昏侯国的都城紫金城里的这些墓地、厢房等之间的方位关系、内涵,这个城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而废,是因为洪水、地震还是瘟疫,我觉得这是最有魅力的,应该通过几年的努力可以搞清楚。
大河报记者:内棺的清理进展如何?还会有惊喜吗?
杨军:内棺刚刚开始清理,肯定还会有惊喜,因为墓室坍塌了,1.36米的高度被压到了几十厘米,所以内棺清理必须在实验室进行。现在墓地边上建起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保护房来进行清理,花了五六千万元,因为必须在温度、湿度可控的情况下工作,每提取一样东西,都要先进行三维、X光片、红外线、能谱扫描,并提取残留物检测材质,心中有数才能进一步行动,这个过程非常慢,工作量非常大。
大河报记者:目前整个海昏侯墓主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呢?
杨军:一是经过五年的调查勘探,墓园的整体面貌很清楚了,但很多细节还没有研究整理,要继续精工细雕,彻底解释清楚。比如墓区的很多建筑倒塌后只剩下瓦砾,这些需要复原并研究,也要给公众展示。
二是主墓内棺已经移进了实验室,但是主墓的底板下面还没有搞清楚,我们要了解修墓之前底部是什么样子,底板下面会不会还有祭祀的东西?还有7号陪葬墓,别的陪葬墓都是南北朝向,它是东西向,我们正准备发掘,搞清楚它是怎么回事。
三是对大量铜器、玉器还有竹简的清理研究,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可能要花十几年才能完成,但也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你看长沙马王堆的竹简到现在还在清理,海昏侯墓的东西都消化完,可能需要两代人去完成。
这个墓葬有很多幸运之处
大河报记者:很多人好奇,为何盗墓贼发现了这座墓却没有得手?
杨军:这个墓葬冥冥之中有很多幸运之处。刘贺和他夫人的墓相隔不远,由于天长日久,其夫人墓的封土上植被较多,导致刘贺墓看起来还没有其夫人的大,盗墓贼就对其夫人墓先下了手。可能是因为发现不大,转过来再盗刘贺墓,但盗洞又打得不太对,打在了墓室中间,只造成了很小的破坏,而且盗洞又很快被老百姓发现并举报,我们接到举报后没有等第二天,而是当晚就赶了过去,真的是很幸运。
除了现代的这一拨盗贼,五代时期也有一拨盗贼试图盗掘刘贺墓,打穿了墓室西北角的衣笥库(放衣服的地方),把衣服拿走了,箱子扔在衣笥库里,但对我们来说,这个留有文字的箱子恰恰价值很高,上面的字让我们确认了墓主做过海昏侯,而只有刘贺既当过昌邑王又当过海昏侯,墓主身份基本确定。
这拨盗墓贼为何没有进一步盗掘呢?这是因为刘贺下葬后约300年,附近的鄱阳湖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地下水位上升,墓室都泡进了水里。这一方面使得墓葬里的很多东西比如木漆器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另一方面,当时的盗贼根本不可能完成水下盗掘。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是动用了大量高科技手段才能够发掘清理这座墓葬。
考古研究不能待在象牙塔里
大河报记者:在发掘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先后在南昌和北京办展览,似乎开了考古界先河,为什么要这样做?
杨军:考古研究活动不能待在象牙塔里,必须把研究成果让公众知道,公众有参与权,通过参与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达到良性互动。我们去年底把一些发现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就是想让大家来参与,那段时间媒体每天狂轰滥炸,我们的考古没有秘密可言,你也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有问题媒体马上就公布出来了,所以这是一把双刃剑,要求我们的发掘水平更高,更精细。但考古人恐怕要习惯在镁光灯和摄像头下工作,不能因为对工作有一定影响就不向公众公布,让公众在欣赏文物的过程和互动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考古了解文化,这恐怕是考古学真正要做的一件事,否则你研究干吗呢?当然,我们是在给文物做好保护的前提下,能展示的尽量展示,不能的就坚决不展示,在北京的展览我们也做好了准备,一旦展品有问题就马上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