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泉州西街“牛人”史继偕:不恋乌纱帽的“奇官”

东南早报[责任编辑:林春婷]

泉州西街史氏在明代时门庭显赫,族人史继偕曾被授予文渊阁大学士之职,建有宏大的“相国府”;在朝时,史继偕不愿参与“党争”,多次向皇帝递交辞呈,甚至挂冠而去,人称“三进三退的大学士”;西街史氏“相国府”今虽不复存在,但泉州多地仍留有与史继偕相关的历史遗迹

“乌纱帽”原是古代民间常见的一种便帽,到了明朝,“乌纱帽”才被正式确定为官帽。按理说,当官的人都很珍惜这顶“乌纱帽”,但在明朝偏偏有这么一位泉州来的官员,动不动就扔掉“乌纱帽”,拂袖而去。奇怪的是,皇帝们还每每帮他捡了帽子回来,并且帮他重新戴上。这个“牛人”叫史继偕,家住泉州西街头,其“相国府”传称规模宏大,前临西街,后至镇抚司巷,进深五落。

据史梅约介绍,史继偕曾在青龙寺中化解了两村的一场械斗。

据史梅约介绍,史继偕曾在青龙寺中化解了两村的一场械斗。

时光洪流卷走“相国府”

说起泉州史氏的历代渊源就要从溧阳侯说起。据泉州市史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史梅约介绍,泉州史氏大部分都是溧阳侯史崇的后代,故现在泉州市区、晋江、南安一带的史氏族人住宅的大门门楣上都有“溧阳衍派”堂号字样。根据史氏族谱记载,泉州史氏重要的一支其开基祖为溧阳侯史崇的41世孙史祃,其于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从宁波入闽避难,来到了泉州的临漳门定居,后世繁衍至今。史祃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大房”史温泉,“二房”史寒泉,“三房”史冷泉。其中,“二房”史寒泉字元和,后迁居市区西街头,他的这一支在明朝时期共出了11名进士,其中第七世史继偕曾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为家族带来极高荣誉。

如今行至泉州西街头,在一条小弄巷中,我们采访到了一户史继偕的后人。据这户人家称,目前在西街头尚有4户史氏居住于此地。他们都是史寒泉一族的后裔。“瞧,这间屋子以前就是西街史氏祠堂,不过在明、清两代曾遭遇数次火灾,祠堂被烧个精光。现在惟一留下来的是在地面上的一块巨大的埕石,据说当年也是泉州府最长的一条老埕石。”史氏后人指着一间小屋告诉我们。这屋子为土木结构,据称是清代重建的,已看不出有任何富丽堂皇之处。4户史氏后裔如今就居住在这屋子的前后。

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