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虚假信息,然后钱就被骗走了。这样的事,不止发生在网上和新闻报道中,身边也不时会听说。
昨日记者获悉,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今年重拳出击,将市人大代表柳新群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大虚假信息诈骗打击与管理力度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以保护市民的财产安全。
柳新群代表是泉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他结合本职工作,提出的建议特别有针对性,其中关于组建全市反诈骗中心的建议,尤其值得关注。
【背景】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连年上升
柳新群代表在建议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泉州市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突出。
这种提法,是有数据支撑的。2013年至2015年,全市每年新型虚假信息诈骗发案数和涉案金额均呈20%以上的幅度攀升,特别是在2015年全市刑事案件总数比降近15%的情况下,新型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反而上升26.42%,占当年全市刑事案件总数比重达14.85%,涉案金额近2亿元。
海都记者了解到,2013年至2015年,泉州警方全力打击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共破获案件7191起,追回2700多万元。但是这类犯罪涉及公安、金融、通信、宣传、综治等多个部门,目前主要由公安机关牵头,缺乏强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构,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公民信息、银行卡、网络、通信号码等源头监管不到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解局】 多部门联动,组建反诈骗中心
针对加大虚假信息诈骗的打击和管理力度,柳新群代表提出四点建议。
首先,尽快建立市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市直相关部门及通信公司、银行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市反诈骗工作的统一领导、总体规划和统筹推进,最大限度地打破体制、机制上的牵扯制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
组建全市反诈骗中心,成为一大亮点。他建议,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公安、宣传、通信、银行等部门资源,组建多部门24小时集中运作的全市反诈骗中心,市公安局作为常态化执行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宣传、防控、打击、监督等反诈骗日常工作,人员从公安机关和市工、农、中、建、邮储等5家主要银行及移动、联通、电信公司抽调进驻,并建设部署相关冻结、查询、停机业务系统,实行24小时运作。
此外,公安机关、电信部门、银行部门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并加大防范诈骗公益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识别能力。
【分析】
诈骗新特点
1.防不胜防:各种途径实施诈骗,包括电话、网络。
2.手段多样: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冒充客服(银行、通信、保险、民航等);冒充好友、领导等;假冒商家。
3.技术先进:利用境外服务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利用木马窃取个人信息。
4.企业化运作(从个体向团伙转变,专门为诈骗衍生出来灰色产业链):有专门到银行开户办理银行卡的;有专门出售银行卡的;有专门为诈骗提供技术支持的,如设计诈骗网站,如出租通信线路和网关。
5.资金转移更加隐蔽:有人专门取款和洗钱;有的利用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资金,通过网上交易达到洗钱。
受害人分析
1.性别方面:男性占58.7%,女性占41.3%。
2.籍贯方面:泉州市本籍人员占57.6%,外地市籍占42.4%。
3.年龄方面:30岁以下占61.2%,31~40岁占22.6%,41~50岁占12.9%,51岁以上占3.3%。
4.职业方面:对受害人进行回访,企业工厂务工人员占53.2%,公司职员及经商人员占25.4%,自由职业及家庭主妇、老人占5.5%,在读学生及家长占14.5%,国家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工作人员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