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转型升级根本突破口
——访全国人大代表郑新聪
在德化县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瓷泥经过机器自动滚压成型。该企业从国外引进6条全自动生产线,既节省劳动力,又提高了产量。林辉 摄
南安市大力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企业。图为华盖机械制造公司新引进的可显著节省能源与人力的全自动化机械设备在生产汽车配件。游庆辉 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要找准转型升级的根本突破口。”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泉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抓“中国制造2025”地方样板,促技术结构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抓产业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开发;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共建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海西基地。
抓存量改造、增量优化,促产业结构升级。存量方面,实施各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出台稳定工业增长18条和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计划等;增量方面,率先创办虚拟产业园,实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
抓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促微观主体升级。通过政府自身改革,支持小微企业、创客和专业人才创业;以权力“减法”换市场活力“加法”,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出台鼓励措施。
抓金改区建设,促金融生态升级。抓好银企撮合,解决中小微企业与银行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抓好企民撮合,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抓好政企撮合,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内外撮合,开展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三项试点。
抓“海丝”先行,促境外市场空间升级。发起设立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工商理事会,支持泉州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建立产业专区、营销中心和跨境电商配送中心等;把握泉州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的契机,叠加复制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机制。(记者 郑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