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文化演出更能吸引游客深度游
“春晚效应”让泉州名扬四海,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为1.8天。这个数字,在旅游业界属于介于“热线”和“冷线”之间的“温线”,也就是泉州并非热门线路。
如何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成为泉州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泉州还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泉州的软硬件离游客的期待还有多少距离?早报记者就此采访旅游达人、文化旅游从业者和部门。
A【现状】
资源多而散 各自为政留不住游客
“泉州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犹如满天星,多而散,没有月亮,缺少拳头产品……”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春晚效应下,今年春节泉州的人气明显比往年旺,这说明泉州并非没有旅游资源,而是还未找到好的方法,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
“各自为政无法改变零星分散的格局。”王景贤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创新管理体制,打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格局,甚至成立文化旅游委员会。
对此,泉州清源山管委会副主任陈江海也曾表示,目前泉州旅游单位各做各的,一个景区可能有数个分管部门。“有些酒店不愿摆放旅游宣传单,认为与己无关。事实上,若能勾起游客深度游的欲望,对酒店对景区都有好处。”
软硬件不足 车位难寻山区酒店偏少
泉州市旅游局介绍,近年来,每逢黄金周,来泉游客可谓遍布全国。其中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游客约占外省游客的一半,其中不少是以家庭、朋友自助游的形式来泉。
游客增多的同时,也暴露出泉州旅游在软硬件上的不足。比如景区交通较为混乱,停车场容量不够,车位难寻;游客构成中,散客比重过大,团队游客较少;山区县市的宾馆、酒店数量偏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等。
“缺乏一批训练有素的文化旅游推广者。”石狮中国旅行社总经理蔡英展说,导游的素质、服务以及与游客的互动,都直接影响游客对泉州的印象,好的导游会带来“回头客”。然而,泉州地接导游的整体素质偏低,提升本地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B【建议】
宗教牵手“海丝” 开拓阿拉伯客源
王景贤建议,把“海丝”文化和宗教文化结合起来推广,尤其是向“海丝”沿线国家和穆斯林国家推广。“泉州有相当多的‘海丝’文化遗存,但推广应该集中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可以把‘海丝’文化遗存点串起来,与‘海丝’沿线国家互动”。
王景贤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多种宗教在泉州繁荣共生,这个特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应该深入挖掘这种独一无二,以宗教文化为核心,把泉州与宗教有关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宗教游’线路。值得注意的是,只是把景点串联起来还不够,还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其内涵,然后重点向穆斯林国家推广。”王景贤说,宗教文化对很多阿拉伯国家有着特殊意义,泉州的宗教文化应该面向世界,走“国际化”路线。
无独有偶。蔡英展也认为,如今泉州在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应进一步加强到“海丝”沿线国家宣传推介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