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人互助享清福 抱团养老成为不少空巢老人的选择

泉州晚报

鲤城金山社区一些爱好南音的老人们,每周自发聚集在彭玉华老人家中吹拉弹唱,“抱团”休闲,老有所乐。

鲤城金山社区一些爱好南音的老人们,每周自发聚集在彭玉华老人家中吹拉弹唱,“抱团”休闲,老有所乐。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养儿”才能“防老”。但近年来,不少人由于工作、生活等问题,迫不得已无法时常陪伴在父母身边,乡村、社区里的“空巢老人”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很多老年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他们或是老同事、老同学,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自发“抱团”生活、休闲,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子女不在身侧的孤独感有所排解,也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记者近日走访泉州市一些社区、乡村发现,抱团养老已成为泉州市不少“空巢老人”自发的选择。

故事篇

抱团生活 带食材一起做饭 共度日常生活

24日清晨,83岁的张秀平被一阵敲门声吵醒。她知道是老伙伴来敲门,但有些感冒的她没有起床,敲门声便停止了。过了一会,她又听到一阵不同风格的敲门声。看一看时钟,她起床应门。原来,几乎每天早上,同住在市区金山社区的老伙伴们都会自带干粮到她家吃早饭。“他们会带炸肉、糕饼之类的,再到我家煮粥。偶尔也换口味,比如元宵节,大家带元宵圆来煮。”她说。

张秀平的家在金山社区北区,房子还带着个小院子。24日下午,记者一进她家门,便见到4位老人围坐一起打桥牌正酣,她则在一旁观战。5位老人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也有74岁,都是金山社区居民,其中有3位是独居老人,张秀平是其中之一,她说:“我有两儿一女,只有二儿子住金山社区南区,离我最近,每天中午来和我一起吃午饭。”

十多年来,张秀平的家成了老伙伴们的大本营。早餐过后,大家各忙各的,下午又聚在一起,打牌、唱南音。每周,他们至少“加菜”(聚餐)一次。“他们各自带菜到我家做,屋里坐不下,就在院子里摆上桌子。”到了晚上,他们结伴到社区广场跳广场舞,一天过得热闹又充实。

因为大家每天聚在一起,哪天发现谁缺席,都特别着急,一定会找。打桥牌的林阿婆说,有一回,她到超市买东西忘带手机,等她回家经过菜市场时,就有人告诉她老伙伴们都在找她。那天,张秀平等人急得甚至跑到林阿婆儿子所在的银行去询问。

抱团休闲 相聚在家唱南音 十几年不间断

下午4时许,在鲤城金山社区北区一幢单元楼二楼,彭玉华家中传出一阵阵悠扬悦耳的南音乐曲。走进屋内,14名老人在客厅围坐成一圈,他们或手握拍板,轻敲慢打;或吹着洞箫,弹着三弦、琵琶;其余的老人们则伴着弦乐声,齐声唱南音。

这些老人都是彭玉华所在社区南音队的队友,大家相识已有十几年,都是知己好友。每周至少有两三天,老人们会相约来到她家,吹拉弹唱,共度愉快的下午时光,如果耽搁到晚饭时间,大家就一起外出吃饭,热热闹闹,如同家人一般。

今年71岁的彭玉华有四个孩子,孩子们远的在厦门、台湾,近的在丰泽区,她和老伴住在金山社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她的生活却多姿多彩。20年前,退休后的她开始学习南音,老伴退休后自学了三弦和洞箫,两人一起加入了社区的南音表演队,认识了许多南音爱好者。她说,老友们聚在自己家练习南音最早是在2003年,从那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平时的娱乐,老人们还经常参加一些南音表演,不久前他们自导自演的两个节目还入选了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此外,每年老人们还会外出旅游几趟,去年去了厦门同安、泉州台商区和南安九日山。大家带上乐器,在青山绿水间弹唱南音,向各地游客展示南音艺术的魅力。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