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借助“互联网+”实施四帮四扶 探索精准扶贫路

福建日报

晋江市户籍人口约100万人,20多万户。全市仍有贫困家庭8774户,贫困人口16886人。为了让贫困家庭早日脱贫,2013年起该市开始实施四帮四扶工程,并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考核上下功夫。

晋江借助“互联网+”实施四帮四扶 探索精准扶贫路

晋江致和社工机构组织受助家庭的孩子们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四帮四扶,即每年从低保家庭中重点挑选两三百户特困家庭,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因户施策,一户一策,以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和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为主要内容,建立帮扶供需匹配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帮扶主体从“四位一体”升级为“六位一体”,除了市领导、市直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外,还发动爱心企业、社工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并着重让社工在扶志上发挥特长。

3年多来,晋江探索出一条颇具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近日,记者走进晋江,了解其精准扶贫的好经验。

如何精准识别

借助“互联网+”,动态管理,有进有出,扶持对象更精准

2015年,晋江灵源街道林口社区17岁女生李燕丽的父母相继去世,她与妹妹李秋丽相依为命。经当地媒体报道,社会各界捐款30多万元,用于两姐妹购房安居和日后生活开销。李燕丽被及时纳入低保,这一家成为四帮四扶对象,帮扶购房款8万元。西园街道车厝社区女工曾丽英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由于前年其在车祸中严重受伤,家庭断了收入来源,被列为四帮四扶对象。经过帮安居、帮就学和帮就医后,家里情况有了改善,去年底退出四帮四扶名单。

帮扶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精准识别提供保障。此前低保对象管理漏洞很多,有进无出、定了难补,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导致符合条件的目标群体没有全部受益,不符合条件的一些人却享受到了优惠。

去年10月,晋江尝试借助“互联网+”,将以往手工操作和微机录入相结合的城乡低保办理方式转变为全程网上审批和办公,通过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和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立村(社区)-镇(街道)-市民政局三级审批和三级管理模式,定期复核、跟踪低保家庭情况,开展立档、审批、发放、停保、续保、调整、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等工作,对信息库进行实时更新。

“借助这个系统,对贫困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不同家庭情况可以比对,促进城乡低保信息的公开,又可实时调整更新,缩短城乡低保审批时间,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晋江民政局救灾救助科科长吴志坚说。据介绍,去年晋江市共新增低保对象147户328人,取消250户392人。

吴志坚说,为了提高扶贫靶向精准度,确定四帮四扶对象严格按照村荐、镇选、市定的程序。村里先通过比对条件,推荐拟重点帮扶家庭;镇里通过调查摸底、入户核实,选出重点帮扶家庭,在所在村(社区)公示后,将材料报送至四帮四扶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单位再逐一入户核实,最终确定名单。

据了解,晋江每年有两三百户被纳入四帮四扶对象,市里每年拿出3000万元设立专项帮扶资金。西园街道车厝社区民政工作负责人王添进说,社区有32户低保户,只有两户列入四帮四扶名单,确保最需要帮助的特困家庭得到最先帮扶。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