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记者从泉州海关获悉,国务院以国函[2016]22号文批复同意泉州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
泉州海关介绍,综合保税区的最终落地,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除港口作业功能外的保税港区政策,优化了区位政策优势,并拓展了相关功能,这将有利于推动泉州海港、空港、陆地港的协同发展,促进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航空维修制造中心、进出口商品集散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保税加工贸易生产基地的形成及繁荣,更好地为泉州市开放型经济建设水平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服务。
打造“三个基地”,建设“四个中心”
据了解,获批的综合保税区位于泉州晋江磁灶,为现在的泉州出口加工区升级而成。“现在就等厦门海关等验收机构正式验收并挂牌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运营综合保税区了。”泉州出口加工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许青松介绍,未来的综合保税区将全力打造“三个基地”(加工贸易生产基地、航空配件维修制造基地、大宗进口商品集散基地),建设“四个中心”(保税研发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中心、进口商品展示直销中心、“海丝”国际物流中心)。
多种优势叠加,服务泉州开放型经济
“由于叠加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乃至部分口岸通关的所有政策和功能,将现有的保税政策优势和口岸优势有机结合,综合保税区可算是目前国内所拥有的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快捷、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许青松表示。
另外,未来综合保税区还将加强与泉州海港、空港、陆地港,及部分外向型经济区域的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国际中转分拨、区域快速配送等政策功能优势,加快与港口服务、国际快件、跨境电商等区域功能的整合发展,进一步强化区港联动效应,提高与泉州产业经济的对接力度,推动泉州港口经济的加快发展,建设连接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承接台湾产业辐射、对接海丝经济发展战略的保税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泉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带动全市外贸结构的持续优化。
打造跨境电商,吸引外贸企业回归
根据泉州市跨境电商发展规划,综合保税区挂牌后,还将重点扶持跨境电商,建设具备保税特色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升格为综合保税区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先行区和跨境电商试点等全新业务也能够正式开展。”许青松表示,届时,泉州市或可吸引更多原本通过厦门等其他地区实现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回归。
“以前出口加工区的货物实质上要进出出口加工区比较麻烦,有了综合保税区,外贸公司在这里注册一个办公桌就可以做世界生意,所有的外贸企业都可以到综合保税区来发展对外业务。”许青松介绍。
按照规划,今年内综合保税区将重点加大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及进口商品展示直销中心的扶持力度,利用转口贸易、国际中转及免税、保税、退税等一系列功能优势,吸引国内外跨境电商运营企业及平台服务商入驻。
另外,综合保税区还将整合当前国际快件、国际邮包及第三方国际物流配送渠道,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配套。“目前综合保税区还加快综保区电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抓紧综保区企业辅助系统的升级改造,拓展分段纳税担保、保税展示交易及无纸化通关等业务功能,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平台。”许青松介绍。
泉州出口加工区
据了解,泉州出口加工区2005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6年12月22日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封关验收,2009年1月16日正式封关运作,封关面积2.0472平方公里。
据统计,至2015年底,泉州出口加工区累计引进加工生产及保税物流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5亿元。项目涉及航空修造、高端印刷、光电电子、陶瓷喷墨机械、酒类食品、棉纱纺织、保税仓储、贵金属加工及进出口贸易等多个行业。2015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约达23.75亿美元,涉及航空修造、高端印刷、光电电子、陶瓷喷墨机械、酒类食品、棉纱纺织、保税仓储等业务。
综合保税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暂行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64号)第四十五条,综合保税区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除港口作业功能外的保税港区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拓展相关功能,即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等八大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