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突袭季节效应显现 泉州冬装销量猛增一倍多

泉州晚报

这两天,突如其来的寒潮令许多人招架不住,但是却乐了服装销售人员。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服装零售点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其中,棉服、保暖内衣、羽绒服等最受消费者欢迎。

不过业界人士也称,寒潮对服装业而言,只是短期的促进销售作用,且作用有限,服装行业要走出困境,根本的出路还是要研究好需求,做好产品和管理的创新与升级。

冬装销量猛增一倍多

天气冷了,销售火了,卖家乐了。图为一品牌鞋服产品展销会上,市民正忙着选购厚厚的冬装。 (张九强 摄)

寒潮突袭带火冬装销售

最近一波强势寒潮侵袭了我国多个省份,泉州也迎来有史以来的最低气温,市区白天气温低至零度,德化更以-15.6℃创泉州60年来最低气温。

突如其来的寒潮令许多人奔进了商场和服装店。寒冷天气下,大家抢购着耐寒物品,比如保暖内衣、羽绒服、风衣、棉袜、棉被等,这下乐坏了商场和服装店的经营者。

中心市区一家商场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这两天,商场的业绩特别是服装的销量瞬间提升了一倍多,棉服、保暖内衣、羽绒衣等好几个品牌几乎脱销,现在已经没货。因为寒潮来得突然,备货也来不及。”

在中心市区一家商场,正在选购服饰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商场的部分春装款式新颖,但是刚上市不久,折扣较高,对自己吸引力不大,相反,这几天气温突降,冬装又在清仓,冬装的款式一般不容易过时,明年冬天还可以再穿,因此就买了三件。”

而记者从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了解到,商会近期也在石狮和鲤城组织了两场大型场外特卖,“纺织服装还是靠天吃饭的,由于近期气温下降,整体销售情况不错。”商会相关负责人施正植说。

“今年最受欢迎的是修身加绒的保暖内衣,这些保暖服饰不仅花样繁多,而且款式新颖。”在中心市区一商场的保暖内衣柜台内,导购员向记者介绍:“显瘦、轻薄”成为今年保暖服饰的主题,而由于寒潮的来临,这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专柜,前天一天的销量就超过了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两倍多。

服装业“寒冬”短期仍未改变

尽管突如其来的寒潮,为此前因暖冬而业绩徘徊的冬装销售,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是在业界人士看来,这只是气候的短期效应,并未能改变服装业“寒冬”的事实。施正植坦言:“降温对服装的销售,确实有一定好处,特别是御寒衣物的销量见长,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

一位来自浙江海宁的皮草厂家负责人说,今年服装销售的行情很差,受此影响,皮草价格也下跌了30%左右。“去年一件水貂零售价可以卖到1万多元,今年降到1万元,几乎接近成本价。”

“降价就是为了减轻库存压力。虽然过去两年的高库存,已让不少厂家在今年减少了生产计划,但是今年的销售比去年还差,这是出乎预料的,厂家依然感到了沉甸甸的库存压力。”这位负责人说。

石狮一家代工企业的负责人也对记者说:“代工企业一般集中在每年的9月份举办订货会,从上一年的9月份到下一年的3月,订单都安排好了,因此,气候变化对生产影响不大。”“但是,这种订货会的制度,导致企业的生产无法对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大的调整,并将库存压力转移给了下游。”这位负责人坦言。

一家专门处理服装尾货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两年的尾货依然不少,今年的尾货情况还不好预测,当前正是销售旺季,关键还要看这两个月的销售情况,服装企业应该好好利用这一销售旺季,合理定价与促销,以减轻库存压力。

一些百货行业人士则认为,在服装行业当前的低迷行情之下,国外快时尚品牌的冲击以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境购买,也是服饰价格难抬头、服装销售依然疲软的原因。

“企业做市场的态度一定要务实,当前,服装业产能过剩也是绕不过去的事实,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企业要学会适应和引领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积极做出一系列的创新和升级,包括产品升级、管理升级、营销升级等等。”施正植说。(记者 温文清)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