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老人3年逛遍闽南红砖建筑 创作《闽南红砖文化》

泉州晚报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丢”

丁马执创作的《闽南红砖文化》

丁马执创作的《闽南红砖文化》

核心提示 在闽南,红砖建筑在入眼之处皆可见。精美的砖雕,喜庆的颜色,体现了闽南红砖建筑独特的美感,展现着闽南人热情向上、喜庆传统的精神内核。在晋江陈埭江头村,63岁的老人丁马执耗费3年时间,逛遍闽南地区各种红砖建筑,写出《闽南红砖文化》书籍,让后人可以了解到红砖文化的方方面面。目前,该书已被晋江市方志办纳入晋江地情丛书出版。

书籍 闽南“古早味” 扑面而来

初见丁马执,他正在房间里看书。“这本书写的也是红砖文化,我要好好研究一下。”他拿着书,笑着说。

从他手中接过《闽南红砖文化》,封面以红砖图片为背景,古朴又不失俏丽。《闽南红砖文化》中,文字叙述、建筑名词等一概使用闽南语,一翻开,一股闽南“古早味”扑面而来。

丁马执表示,这本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闽南红砖之美,以及红砖的烧制过程、每种规格的名称及用途、雕刻工艺的演变、图案沿用名称等,并对一些混淆已久的概念、常识和现象进行深刻剖析和纠正。

“这是一本填补闽南红砖文化空白的专著,为闽南建筑文化建立了一份独特的档案。”闽南文化研究者、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彭一万为该书写《序》时如此评价。

初衷 希望为后人留点东西

丁马执的祖辈很早就从事建筑行业,受家人影响,10多岁时,他就跟着父亲四处去建房子。“当时建的全部是石头和红砖房子。”他说,父亲非常严格,每道工序都要他认真学好。学习了几年,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到各个地方建房子或是修复古民居。

半个世纪过去了,从一名泥水匠变成工程师,再到拥有自己的建筑公司,丁马执对闽南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学徒至今,他参与过数百栋闽南古建筑的修复、重建和新建。可是,每当看到红砖建筑在一栋栋地消失,他非常心痛。

2012年,他开始试探性地准备材料,并阅读了一些介绍闽南红砖文化的书籍。随后,他有了写书的想法。作为地地道道的闽南人,又是几代人从事古民居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他总觉得应该为后人留下点什么。

走访 自费奔走 1000多个自然村

很快,他付诸行动。前期,需要准备大量的素材,丁马执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考察走访。他从老家陈埭镇开始,走遍了大泉州地区有红砖建筑的乡村,还到厦门、漳州等地走访。三年时间,他走访了1000多个自然村,采集了3000多幅较有价值的图像,其中的花费,全部都是自己掏的。每从一个地方回来,他都会将所见所闻写下来,如果不满意,就重新写,直到满意为止。写完之后,他会让女儿或者孙子将文字打出来,日积月累,家里的手稿越来越多。

“我要做的就是把我所看到的,所了解到的,结合我之前的经验,将闽南红砖文化展示出来。”丁马执说,他要把真实客观的东西记录下来。去年11月,他的作品《闽南红砖文化》面世,这让他开心了好久。他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被遗忘,希望这本作品能让更多人看到,了解到闽南特有的红砖文化。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