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泉州网1月7日讯 (记者 廖静 通讯员 张圆圆 李宏图 )以“永不毕业 长葆青春”为主题的纪念蔡尚思诞辰110周年暨蔡尚思生平事迹展目前正在泉州德化市尚思小学进行。这一(2015-2016)的跨年展,展示了百岁学术泰斗蔡尚思不平凡的学术人生。
蔡尚思资料照片
蔡尚思教授的一生以“永不毕业、长葆青春”为座右铭,治学严谨,勤勉奋进,卓有成就,论著20余部,论文300余篇,约计400万字。为纪念蔡老先生,德化县在尚思小学专门设展,展馆分为12个部分,通过照片、文字、实物、情景再现、塑像等形式,展示了蔡尚思先生求学、工作、学术研究到百年华诞,再现了德化籍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蔡尚思教授的生平、书稿及尚思精神。
——蔡尚思其人轶事:
1、住读图书馆,永不毕业
蔡尚思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他1905年出生于现德化县浔中镇浔中村诗墩外洋,2008年去世,享年104岁。蔡尚思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顾问。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在历史学术界影响很大,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蔡”。
他一生勇于争鸣,追求真理,勤于笔耕,著作宏富,继解放前出版的由蔡元培、蒋维乔、柳诒徵、顾颉刚、陈中凡等名家作序推荐、多次再版、影响深远的《中国思想研究法》之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论》《孔子思想体系》《王船山思想体系》等多本学术著作。
“我能够得到一些学问,要多归功于图书馆。没有图书馆就不容易自学成才。图书馆是不必上课的学府与终身不能离开的学校。”蔡尚思在其《自传》中提到了图书馆的重要性。
1934年-1935年,蔡尚思住读南京图书馆一事被当时的学术界广为闻之,成为一段美谈。
整整一年间,蔡尚思几乎天天读书达十六七个小时。馆长柳诒徵感其勤奋,特批年轻人住读于馆中。一年间,他读完了除诗词歌赋之外的历代文集数百万卷,从中抄录中国思想史资料数百万言,馆长惊叹“前既无古人,后也恐怕难有来者了”。
可贵的是,蔡尚思在此期间收获颇丰。不仅新发现了目录学、校勘学和各种思想史、史学史资料的问题。他还把手批国学图书馆的《图书总目》集部五大册当作自己在此读书的结业证书。
1935年9月,他至上海,在沪江大学图书馆、合众图书馆常年借读,从此年年不离图书馆,视图书馆为“太上研究院”,为终生最高学府。
任教复旦大学后,他是复旦图书馆的常客,风雨无阻。有时,除了中午吃饭,一坐就是一整天。在复旦图书馆查不到资料时,他还要去上海图书馆。年逾九旬后,依然不愿麻烦学校为他出门派车,每回他都挤着公交车前去上海图书馆借书。
2、修身养性 “百岁忘年人”
人一要炼身,二要养心。这是蔡尚思对生命的态度。他自称为“百岁忘年人”。他说:“文人学者也很需要健身锻炼,以便延长其“学术生命”,因为学术生命是第一生命,肉体生命是第二生命;肉体生命只是手段,学术生命才是目的。肉体生命是为学术生命服务的,而不是为活命而活命的。”
在蔡尚思家里有一个特制的大陶缸。这个陶缸陪伴了他半个世纪。每天清晨,他都要在缸里泡冷水浴,只露出个头,做各种动作,然后冷水浇头,擦身。这是蔡老几十年的习惯。直到96岁那年,经家人劝说,他才停止冷水浴,改为早晚在宿舍周围散步。
他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晚上睡觉都要开大窗门,让空气流通。解放后,他逐步增加运动,也常去参加运动,曾被工人与学者称为“大劳动力”“业余运动家”“爬山英雄”。“文革”中,他乘“靠边站”之机,读了不少中西医药书,学会了自我针灸。步入老年,蔡尚思摸索出一套简便的健身法,包括开关功、桔槔功、十面操等。
蔡尚思经常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每到之处,有山,他必攀;有水,他必游。他把自己的健身体会写了一本题为《主动哲学与健身经验》的书。有一次,一位韩国教授来拜访他,要他介绍健身运动法。蔡尚思积极做示范动作,韩国教授如获至宝,回到国内广为宣传。
晚年的蔡尚思自称为“忘年人”,这其中有段缘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只身到江西三清山旅游,一群小青年看他健步登到山顶,出于好奇,问其年龄,蔡尚思让他们猜,小青年们七嘴八舌,60、70、80……他们没有想到, 他们面前的这位精神抖擞老人时年86岁!
2005年,蔡老在华东医院病房过百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泉州市和德化县政府的资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支持下,他的《蔡尚思全集》正式出版。这套《全集》成为了蔡老百岁生日的一份厚礼。
——学生追忆恩师:难忘师生时光
“太兴奋,太惊喜了!”今年66岁的傅德华,是蔡尚思在复旦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他曾牵头为蔡尚思编辑出版了《永不毕业的世纪学人——蔡尚思》等相关纪念书籍。得知事迹展开展的消息,他特意从上海赶到德化。
看到熟悉的实物,傅德华想起与恩师相处的往事。他说:“以前,我每天都要到他家,这沙发、这书桌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景。”他还兴致勃勃指着蔡先生生前的一个樟木箱介绍说:“正是因为了有了这樟木箱,蔡先生的好多手稿、信件才得以完好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蔡尚思的另一个学生、担任过其助手的魏达志也特意从深圳赶来参观展览,并事先为展览题写了几幅书法,纪念先生。他说,对蔡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学术的追求,他的修身养性之道,以及他对后学的提携。
谈到这,他不禁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复旦大学担任蔡先生助手时的难忘时光。至今,他仍怀念与蔡先生一同出差时拎着大包小包跑了10分钟追赶到火车的场景;至今,他仍感念自己第一次去到北京,80岁的蔡先生极具童心地答应了他去天安门广场中央朝四面八方各照一张相片留念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