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七旬老伯炭精画“脸谱” 担忧技艺失传成“印记”

东南早报

炭精画“脸谱” 安溪七旬老伯担忧技艺失传成“印记”

陈子超对着破损的身份证,用炭精帮人画肖像

炭精画又名炭画,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民间绘画形式,炭精画富有立体感,易于保存,因此在照相技术普及之前,许多地方以炭精画作为遗像使用。

不过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少能看到炭精画。安溪凤城镇吾都村73岁的陈子超,醉心于此,是炭精画的坚守者。

酷爱绘画 拜师学艺

安溪凤城镇吾都村一村舍里,陈子超正专心致志地用炭精粉作画,他左手拿着的是已故多年之人的身份证,人物的肖像由于年久早已模糊不清,但是经过他数天来的精心修补,肖像在新的炭精画中已经得到基本复原。

陈子超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当时安溪县文教科负责人,母亲是位小学老师,母亲简笔画画得很好。“受到母亲的影响很大,从小就酷爱书画,也奠定一定的绘画基础。15岁时,美术作品入选县第一届美术展,并获优秀奖。”陈子超说,他在安溪一中就读初中,别的同学到图书馆都是借小说,唯独他借阅美术类的书籍,“做笔记,临摹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常迷恋其中”。他为了有充裕的时间看图书,还请求美术老师与图书管理员商量,破例让他看完图书后才还。

初中毕业后,陈子超中断学业,但对绘画更加痴迷。“当时在家就画祖父的遗像,舅爷看到我的画像时,直夸很有绘图根基,就是粗糙了些。就介绍我到一位艺名叫李还我的专业画师那里学习画肖像。”陈说。

陈子超介绍,李还我是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画技高超,绘制人物肖像,形神兼备,得到行家的赞赏。“拜我为师可以,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潜心学习,绝不能半途而废。”看了陈子超的获奖、展览作品后,李还我答应收他为徒,而且不收任何学费。一年后,李还我要求他到社会上去实践,遇到困难,有新问题,再回来找他。就这样,经过三年多的磨炼,陈子超肖像画技艺有了质的提升,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除了临摹 还需想象

“我在村小学教过两年的书,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8元,应付不了家庭开支。”陈子超介绍,当时社会画像有需求,他就辞职以绘画为生。

“每幅画2元,当时年轻,眼睛好,手法快,半天就能完成一幅作品。”陈子超到南安、永春、同安、漳州等地去写生绘制肖像。每逢圩日,在街道旁边,挂上画像的牌子,就有许多人来让他写生画像。由于画得逼真,他收到不少邀约。

陈子超介绍,他第一次为死人画像是在1966年,安溪城厢镇团结村一位老大爷意外摔倒身亡,家人恳求他去画遗像。“既然做这一行,今天会遇到的事,明天也会遇到。”他就壮着胆子应了下来。在遗体前,他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可问题来了,死人的眼睛是闭着,如何还原?乡亲们说,老人的大儿子与老人很相像。他就提出,用他大儿子的照片作为参考,画后的肖像,乡人看了都说非常神似。

除了根据照片画肖像外,一些宗祠需要的祖先画像,则需要听取绘画对象的生平情况,根据想象作画。陈子超说,他画过安溪参内葛盤始祖黄克纲、厚垵谢氏始祖、李光地等各氏族先祖遗像。绘画经验日积月累,陈子超还不断改进画画技巧,一次次地把人物“脸谱”画得更加逼真。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