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老伯自编闽南语快板词 创作快板《文都泉州礼赞》

泉州晚报

在惠安城北社区,有一位60多岁的老伯施勇民,他可是一位闽南语方言快板能人,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快板词都是自编的。

“海丝新路提出来,文都泉州登高台,登高台。承办亚洲艺术节,海丝起点显风采,显风采……”这是施老伯创作的快板《文都泉州礼赞》。

原来,施老伯从小喜爱文艺,童年时,最喜欢听祖母“念四句”,少年时又受外公何子彝(曾是泉州南音界、曲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代表作《钗头凤》)影响。

“小时候,外公在排练曲艺的时候总是很入迷,动作很优美。”施老伯回忆说,“当时我还什么都不会,却也拿着洞箫、琵琶之类的乐器耍弄,很开心。”于是,施老伯便慢慢地爱上曲艺,特别是对中国乐器和歌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上初中时,他特别喜欢看小说《三国演义》,除了里头精彩故事情节外,他更注重每个章节的开头四句、结尾四句。写作文时,他常用“四句” 结尾,大多数的作文都被老师作为范文贴在墙上供同学们欣赏。

因为爱好文艺,施老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务农期间,当时惠安县正推广矮杆良种,他自编了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矮杆良种真正好》,在全县印发传诵,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几十年来,他精心创作的快板陆续出炉,并不断搬上舞台。这让他很开心,一次次有了创作的欲望,至今其原创的快板作品已达数十首。

如今,他已是位老者,但其创作意识仍然清晰和理性。“多年来,我每年都订阅《泉州晚报》等报刊,因为这样我可以了解到党和政府在做什么,了解省、市、县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施老伯说,近些年来自己把从报刊中了解到的各种信息编成快板词,广受基层群众欢迎。

为了让更多人接受快板作品,施老伯不断地对每一件作品进行修改,精益求精。他甚至思考着,如何将快板表演升级,让作品表演时有个匹配的视频背景。

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创作的快板词能搬到屏幕、舞台,与更多人分享。用他的话来说,“既可娱乐又能宣传,这是最喜欢做的事”。

最近,他用“施琅将军”、“弘一法师”、“崇武古城”、“惠女服饰”等字眼创作了《惠安标识赞》,致力于推广惠安城市标识,并将联系邀请作曲家为这一作品谱曲。目前,老人家正忙于排练,力图增强快板作品《惠安标识赞》的舞台表现力。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