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张千一 想为泉州创作“海丝文化”作品(图)

泉州晚报

著名作曲家张千一 想为泉州创作“海丝文化”作品(图)

张千一

这里有泉州南音等闽南文化符号元素,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心胸宽阔、面向世界的胸怀……在中国音协副主席、前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看来,这些都是他作品创作可以充分汲取的“富矿”。日前,张千一来到泉州,在实地走访中感受海丝文化,寻找创作灵感。

泉州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城市

“这几天参观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元寺、清净寺、九日山,还深入了解泉州南音、戏曲等一些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的代表性元素。”相比第一次来到泉州,此次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张千一却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更加深刻,“我觉得泉州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与独特,印象最深的就是南音及一些地方剧种,保存得非常完好。”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数百米直径范围内融合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多元文化的特点。在张千一的眼里,泉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城,让人感觉到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同时,又具备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尤其在清净寺,“虽然我们走进清净寺的时候没有多少人,却为泉州保存这么好的清真寺而感到高兴。它不仅打上了伊斯兰教文化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让人感受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这些文化在泉州烙下很深的印记。”

想为泉州创作“海丝文化”作品

来到泉州这几天,张千一受到了泉州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影响。他向记者透露,“我有一个创作计划,希望明年能站在国家层面的文艺创作的角度,结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出发,寻找创作的灵感。”

“按照现代的观念,艺术创作要敞开心胸,拥抱世界。”张千一向记者描绘了他的创作蓝图,“这样一部作品,应该包含诸如泉州南音等闽南文化的符号元素,还应囊括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具有的心胸宽阔、面向世界的胸怀。如若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不仅能代表泉州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它也能够展现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特点。”

泉州的刺桐港从唐宋开始就非常著名,在马可波罗的笔下是“东方第一大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张千一看来,“我们的海洋、陆地、天空应该无边际地敞开胸怀与世界接轨,希望能够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从音乐作品的角度,将海丝文化呈于人间。”

艺术创作应静下心来走进生活

11月15日,首部以茶为主题的多乐章交响乐作品《云南随想Ⅱ》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这是张千一的最新力作,描绘了在上古先民世代生活的澜沧江边的春莱虹瀚——一座吉祥与幸福的世外茶园里发生的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方森林》到如今的《云南随想Ⅱ》,30多年间,张千一创作了大量交响乐、室内乐、声乐、歌剧、舞剧、舞蹈、电影、电视剧等各类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部分作品经历了历史与现实的检验,逐渐成为经典。

张千一认为,乐曲创作灵感来自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一方面来源于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你首先要触碰生活的点滴,然后用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将这种认知表现出来。”

音乐创作技术的积累也是作品经久不衰的一个秘诀,他认为,音乐创作技术包含多方面,比如对泉州南音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泉州艺术的种类进行实地考察,还要从音乐技术方面入手,把南音文化的特点发掘出来。

“浮躁情绪是艺术创作最大的敌人。”张千一给泉州的年轻作曲家提供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真正走进生活、走进民间、走进民族区域,去寻找创作的灵感。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