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网络上订过餐叫过外卖吗?如果没有,你可能已经OUT了!
据国内一家机构调查,2015年10月监测的超过50万个移动应用中,外卖类APP用户增幅显著,用户量超过4000万,预计冬季用户数量将持续上涨。在井喷式的增长下,网络外卖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担忧——送达的外卖真如“卖家秀”那般新鲜可口吗?食材是否真材实料?加工环境是否卫生?一边是轻触手机就能享受美食的便捷,另一边是对卫生及配送服务的无法完全信任,不少吃货正经历着“甜蜜的纠结”。
不过别担心,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已将网络食品交易纳入监管,目前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对《福建省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拟将网络食品经营纳入管理。有了这些“紧箍咒”,网络外卖将上演什么样的“风云变幻”,我们拭目以待。
朋友圈的外卖美食看着诱人
微信订餐 方便熟人还是“宰”熟人
你在微信朋友圈里订过餐吗?在熟人的推荐下,你的订餐体验又如何?而这些食材靠不靠谱?主管部门又是如何看待呢?
专职妈妈蛋糕卖火 开工作室办培训班
市民关女士曾在一家翻译公司担任小语种翻译工作。约在三年前,她结婚怀孕了,在产假期间,热爱甜品的她尝试在家里制作各种各样的小甜点,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尝,当时,即有朋友鼓励她通过网络从事蛋糕经营。
“当时还在翻译公司,就没往那方面想。”然而,让关女士想不到的是,在她结束产假预备返回公司上班的时候,受经济影响,公司的小语种翻译单越来越少,于是,公司继续给关女士“放假”,让她在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从事翻译工作。
也就在那个时候,关女士开始谋划自己的“蛋糕事业”。她一边带孩子,一边通过微信接些零散的蛋糕单。由于关女士做的蛋糕料足、质好、好吃又好看,尝过的客人和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图、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她订蛋糕。
“慢慢地,做蛋糕的时间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常常要到深夜才加班做翻译。”这时候,关女士的丈夫和朋友都鼓励她专职做蛋糕,经过再三思考,关女士辞职了,专心从事蛋糕订单制作,“我的蛋糕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大家介绍,积累了口碑和客户群体。”关女士表示,她制作蛋糕所选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进口食材,以保证质量安全和口感,也因此,受到顾客的欢迎和好评,与此同时,这些好评进一步鼓励关女士不断创新蛋糕口味。
关女士租个工作室,一方面不用再在家中腾出场所做蛋糕、放烤箱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想学做蛋糕、面包的朋友到工作室进行相关培训。
朋友圈的外卖美食看着诱人
熟食卖家自称无奈 造假价高品质难保
在开始做微商之前,从西北来泉州的小伙子小林一直在泉州的多个餐厅兼职。去年,微商的红火让他心动了。“当时想,自己在餐厅打工了好几年,对烹饪有一定经验,家乡好吃的美食也多,在微信上卖应该有销路。”他说。
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刚刚起步的小林有些手足无措。微信上的朋友少;做出的菜式似乎不那么对泉州人胃口;定价高了卖不出去,低了又怕砸了招牌……刚开始创业的两个月,他一直处于“倒贴”的状态。
“后来,有专门做微商的网友告诉了我门道。我开始疯狂地加入各种微信群,尤其是微商群。微商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开始有不少人帮我转发产品。还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得营造出一种自己生意很好的样子,消费者有从众心理。于是我和朋友做了一些假的聊天记录,每天到点就发朋友圈告诉大家今日售罄,可预约明天的菜色。价格不能定太低,低了大家就会觉得原料不好,普通的材料也得当成高级的材料卖。”小林说。
打开小林的朋友圈,几乎都是与外卖有关的信息。“各位亲不好意思,今日售罄,明天赶早哦!”“晚上九点了还在送餐,老板到现在还没吃晚饭呢,大家心疼吗?”……在自我“炒作”中,他的生意有了起色,还拥有了一些忠实粉丝。
“说实话,生意好了,买菜做菜的时间少了,选材和烹制上的确没有刚开始用心了。有了一定的客户群后,我就提价了。虽然对于客户来说实惠少了,但是我也得有赢利才能继续撑下去。”小林说。
现在,有时候小林会被当成“御用厨师”,被邀请到客人的生日聚会、朋友聚会上现场烹饪。随之知名度的提高,小林的“身价”涨了好几倍。说起最初创业的日子,他有些感慨,说起如今不再那么“实诚”的做法,他觉得自己也是“身不由己”。